薛宝生:习近平会见默多克释放出中国强音-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薛宝生:习近平会见默多克释放出中国强音

2015-09-21 09:39:30  来源: 中国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新闻集团执行董事长默多克。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继续对外国媒体持开放态度,欢迎外国媒体和记者来华采访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帮助世界把握中国发展机遇,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合作。(新华网9月20日)

  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传递出积极负责而友好的强劲信号。他深刻地阐述道,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我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同意中美应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起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这样一种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在两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中美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力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应奥巴马总统邀请,我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这次访问是为了同美方一道努力,继续拓展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两国人民友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此会见,不仅透彻出习近平主席丰富深邃的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宏论精神实质,还透彻出习近平主席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上任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核心话题。比如:习近平主席明确地表示,我期待通过此访同奥巴马总统继续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保持两国高层战略沟通,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展示中美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推动双方在各个领域达成尽可能多的实质性成果;鼓励和扩大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厚植中美关系民意基础。

  很显然,习近平主席对于此次访问美国非常重视,而他的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推动双方在各个领域达成尽可能多的实质性成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厚植中美关系民意基础三个方面的期待,也折射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美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惠及双边造福于人类的诚意与行动,是坚定不移的,是义无反顾的,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恰恰是世界目光锁定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给予极大关注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将继续对外国媒体持开放态度,欢迎外国媒体和记者来华采访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帮助世界把握中国发展机遇,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合作的主张和意见,更加表明开放的发展中大国对外国媒体和记者给予真心实意的尊重。中国走改革发展的振兴之路,正在和平发展、奋力崛起,中国需要世界了解;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此为发展主流的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国。因此,中国对外国媒体和记者展示出欢迎的姿态,可谓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结成命运共同体,互信互助互利。

  作为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闻集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彰显出对华的友好合作态度。默多克表示,美国及国际媒体都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关注您此访期间同美国各界的交流。我衷心祝愿您此访取得圆满成功,新闻集团旗下《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将全面报道您此次访问。美中关系十分重要,两国共同利益日益增多,这是两国关系持续加强的重要保障。新闻集团及旗下新闻机构愿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作出积极努力。

  关于这次会见,默多克很有感慨。他简短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三个提问,可见一斑。提问之一,如果选择用一个词形容中美关系的话,你用哪个词?答:“很好”,中美两国人民互相理解,互相需要。提问之二,您怎么看待习主席这次访问?答:我认为此次访问非常重要,我们现在需要听到他稳健沉着的中国声音。提问之三,您刚刚同习主席见面,对他有着怎样的印象?答:我觉得他十分平易近人,我认为美国人民会非常喜欢习主席。

  习近平主席即将踏上美国热土,世人也将会通过包括新闻集团在内的所有中外媒体全程跟踪采访报道,一睹华盛顿“习奥会”的精彩亮相。这是中美两个大国元首的伟大握手,见证的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只要中美两个大国建立起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我们中美两国,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 丁斌斌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十年一诺暖如歌

    【人物】坚持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故事】“看镜头。微笑。非常好!”在摄影师充满温情的镜头下,一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容出现在了照片上。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鲜花,飞扬的青春,难忘的记忆,还有老人们的笑容……对于镜头中的老人们来说,这样的照片不会褪色,而摄影师们也在快门的闪动中为岁月留影。

  • “大师沈巍”与“诗人余秀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些天,“大师沈巍”算是网上最红的红人,似乎有遮盖响水事件之嫌了。沈巍,本流浪汉一枚,在上海的街巷流浪26年。然后,有人接连不断地拍沈巍先生之视频,发出了“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感慨;然后,出现了一位所谓的“师娘”(据说这位半老徐娘也红了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