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发新冠肺炎病例要客观慎重看待-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热点聚焦

对新发新冠肺炎病例要客观慎重看待

余明辉
2020-06-15 13:42:34  来源: 东方网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6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广东17例,上海1例,重庆1例),本土病例38例(北京36例,辽宁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1例)。(新京报6月14日)

  最新消息是6月14日0--7时,北京又确诊8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北京短短几日内就增加5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而且这一次的集中病例爆发,似乎都与北京新发地海鲜批发市场有着某种联系,而这又与当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新冠病例,有一定的相似度——在海鲜批发市场售卖海鲜(三文鱼)案板上发现了新冠病毒,更是引发了某种联想甚至是臆想。

  消息一出,朋友圈里有些不淡定了——毕竟是严防死守的首都,毕竟是近2个月没有本地确诊病例的北京,毕竟北京的家长和小朋友刚刚迎接开学之喜。亦因此,对北京此次集中新发病例的社会高关注度,不意外很正常。但是,对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与担忧。

  首先,就新发地售卖海鲜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肺炎病毒看,国内权威专家和机构已经明确表态,目前冠状病毒已知的宿主都是哺乳动物,三文鱼体内携带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不过,为防万一,以后要尽量避免生食三文鱼。

  其次,今天的国家、今日的北京,在经历了新冠疫情最艰困阶段的考验,并取得决定性的抗疫成果后,不管是对疫情的认识,还是坚强的心理防线,尤其是应对疫情的能力,早已不是当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刚爆发新冠病例时的茫然无措等窘境了,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而是有了一套相对成熟、严密的、科学的追查、应对和阻断机制,根本不太可能有疫情再次发生大规模传播、扩散的条件与机会。这一点,所有国人应该完全相信国家,相信我们战胜疫情的技术与能力。

  目前,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城市,联防联控体系、检测体系以及病例追踪能力,都是相当严格有效的。只要我们按规定及时筛查、早期发现,就能及时切断传播途径。正如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所言,只要“民众在平日生活中注意防护,就能很好保护自己,让我们的城市免于再次病毒播散”。

  事实上,关于后疫情时代的防控,国内不少专家早就打过预防针,也是在提醒我们——我国在“外防输入、内发扩散”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我们的(本土)病例会持续“接近零”状态,但并非“无病例”。就此而言,我们也没必要对此次北京新发的病例过度担忧与紧张,其本质是地方防疫常态化下的一个可能表现而已。

  但是,不担忧不紧张并不代表就可以因此懈怠和放松警惕。北京此次集中发现新病例,进而在新发地海鲜市场售卖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病毒,到目前还不知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就一般情况而言,不管是鱼传染人,还是人污染的鱼,但鉴于新冠病毒有14天的潜伏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在防疫情的问题上,还有不少未知的情况,乃至防范的漏洞。

  这就警示有关方面,在防疫的问题上须臾不可放松,必须对此次事件进行彻底有效的厘清与追查,尽快弄清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及时堵上防范的漏洞,尽可能消除未知的潜在风险,既有效消散社会的不必要恐慌和担忧情绪,又为我们的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复商等,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埋下不确定的隐患。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