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创意写作 激发创作活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重视创意写作 激发创作活力

张悦然
2020-11-24 14:44:36  来源: 人民日报

  创意写作既要借鉴吸纳国际发展经验,更需要结合国情,充分考虑创作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现实生活是丰富矿藏,创作者想要将其充分开掘,还要磨砺自己的工具,使之更称手。唯有如此,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才能在作家笔下生动呈现

  新媒体的普及让写作成为当代人必备素养。在不久的将来,创意写作很可能不只在高校开展,而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为更多需要拓展文学认识、提高写作技能的人提供帮助

  近年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创意写作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发展受到瞩目。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给创作者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何驾驭这些新鲜题材,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也给创作者带来全新挑战。

  创意写作涵盖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体裁上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剧本、影视脚本、人物传记等。目前,我国多所高校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培养创意写作研究生,并邀请国内知名作家担任专职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也有不同探索,有的侧重纯文学写作,有的侧重影视文学创作,有的侧重新媒体应用或创意文案写作。创意写作这一学科,旨在挖掘创作者更深层的创作潜质,使其提高并拓展对写作的认识水平,并将对经典文学及文学发展前沿成果的学习,融入自身创作。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里,人们往往认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创作过程不可干预,文学创作不可教授。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创意写作发展近百年来,培养出一批优秀作家,其成果已经充分证明创意写作对作家成长的助益。值得注意的是,创意写作专业提供的并非单一的写作教学,而是一个全面的写作人才培养体系。创意写作专业的发展,既要借鉴吸纳国际经验,更需要结合国情,充分考虑创作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分

  中国古典小说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是留给当代创作者的宝贵遗产。这些传统小说已经充分经典化,然而从创作角度对其进行写作技法的分析尚显不足。国内现有的创意写作教材大多是西方译作,其中所举范例也多以西方小说为主,涉及的小说美学和写作方法,因为历史、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小说创作。对中国古典小说写作技法的阐释与分析,应该成为创意写作本土化教材重要的内容组成。

  目前,已经有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对此做出探索,即对中国古典小说细部的写作技法进行详尽分析,为年轻创作者提供具体鲜活的示范。当然,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语言、技法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有选择性地吸纳,也是创意写作要研究的问题。此外,汲取传统文学营养,不必局限于古典小说,还可以将目光投向更宽广的领域。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神话传说和各类艺术中,有很多值得创作者学习的地方。仅以《史记》为例,书里不少精彩故事仅有短短几百字,尽显中国所特有的“留白”意蕴。创作者不仅可以从中习得具体技法,更重要的是,体会和领悟这种技法所反映出的中华美学精神。

  以关注社会现实为基础

  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当代作家要能够从中发现具有深刻内蕴的中国故事。创意写作对于写作方法的研究,不能脱离作家要处理的素材,即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国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时代生活现场,为作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作家需要敏锐把握时代脉搏,也需要积累和沉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不同作家关注主题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主题,进入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最大化地将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放置进去,是创作出优秀小说的前提。创意写作教学只有置身中国社会现场,才能引导并帮助学生发掘更多中国故事。如何提炼和剪裁这些故事,使之呈现出普遍而深刻的意义,是创意写作的重要关注点。

  收集素材的方法也很重要,创作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如查找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采访及其他形式的田野调查等。在一些文学创作中,这一过程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创作者认为小说的虚构性赋予他们很大灵活性,因此可以凭想象编织情节。这样创作出来的小说却往往因为严重失真,让读者无法代入。事实上,小说虽然是一门虚构的艺术,却要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性,放弃对真实性的追求,也就无法彰显虚构的魅力。

  小说的真实性以作家表达的真诚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源于现实的真实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来自创作者的生活经验,当题材距离创作者生活较远的时候,则需要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和创作过程相比,调查研究的过程显得更具逻辑性,有具体方法和路径可循。创意写作应该在这个领域做深入研究,总结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现实生活是丰富矿藏,创作者想要将其充分开掘,还要磨砺自己的工具,使之更称手。唯有如此,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才能在作家笔下生动呈现。创意写作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书写社会现实上还需进一步探索。

  充分吸纳时代创作经验

  创意写作课程虽然开设在校园里,但理应打开校门,充分吸纳当下的文艺创作经验。不少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参与小规模讲座和交流,在这种规模较小、针对性更强的对话活动中,作家将学生视作同行,向他们介绍很多创作心得,学生也可以就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作家提问。来自作家的宝贵经验对学生未来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近年的创意写作热不仅发生在高校,很多出版社相继出版创意写作系列书系,在写作爱好者中产生广泛影响。这些著作的作者多为国际创意写作教学的资深教师,他们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我们的创意写作教学亦可从中汲取营养,结合实践开拓更具本土性的方法。

  此外,应增加高校创意写作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与其他学科不同,创意写作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其教师也大多从事写作,鉴于经验和方法的个人化,难免有偏颇狭隘之处。高校之间交流和对话,能起到互相弥补、增益的效果。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不同老师的方法和经验,对其进行辨析和选择,以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创意写作需要不断打开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有限方法和经验的束缚,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写作。

  把提高写作能力作为终生课题

  创意写作在海外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提供很多经验,但也有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国外一些有经验的出版人能够轻易辨识来稿作者是否读过创意写作专业,也就是说,有一种“创意写作体”的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虽然都具有较高完成度,但它们的共性大于个性,题材选择和写作方法非常趋同,像是出自同一个模具。“创意写作体”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成规对艺术个性的磨损。如果将统一化的培养方案应用于全部学生,很可能会损害他们的独特性,使其流于平庸。写作这一创造活动需要充分彰显创作者的独特性,写作教育应当以保护和发扬学生的独特性为前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差异性,从学生个性出发,帮助他们寻找契合个性、彰显个性的创作方法。创意写作课程既要有方法体系,也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创意写作体”的出现。

  创意写作教育的发展需要将培养计划放在更长远的时间里看待和评估。写作能教,但要达到高水平,还是要看个人修为和努力。和很多学科不同的是,创意写作并非将学生毕业视作培养计划的终止,它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延续性的教育形态。学生在就读期间所建立的写作方向、制定的写作计划,需要经过未来数年的实践方能展现出成果。教师应该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与他们充分交流。在漫长的写作道路上,学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通常需要经历多次改变和调整,在这个过程里,作为最了解学生创作的人,教师仍可发挥重要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创意写作须将学生长远创作生涯纳入培养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兴起,创意写作受到更广泛的瞩目。新媒体的普及更是让写作成为当代人必备素养。在不久的将来,创意写作很可能不只在高校开展,而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为更多需要拓展文学认识、提高写作技能的人提供帮助,并在文学创作、影视编剧、文案策划等领域大显身手。同时,创意写作课程也可以为更多热爱写作、关注精神生活的非职业创作者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生活品质。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