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世界的重要范畴与基本方式-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把握世界的重要范畴与基本方式

冯鹏志
2020-11-23 08:49:59  来源: 学习时报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阐明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长期坚持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需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点,掌握科学的系统思维方法,努力提高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能力。

  系统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系统是标志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特定形式的重要范畴与基本观点。自觉从系统观点出发去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善于运用系统观点洞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鲜明的理论思维特征,也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练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早在《资本论》的写作中,马克思就以其深刻反映事物联系与发展特征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整体性思维,剖析了作为特殊系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内部结构,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恩格斯则在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使用“系统”概念,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从哲学上启发和引导了现代系统思想的诞生,现代系统科学不断涌现的新发展成果又充实和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系统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点的确立与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并善于从系统观点出发去认识世界、谋划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维方式与卓越的实践智慧。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以具有鲜明系统性特征的战略思维来研究和把握斗争形势与战争规律,科学回答了诸如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还是速胜战、解放战争是以攻城夺地为主还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等重大问题。而其最广为人知的“系统”话语就是,“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坚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来加以思考和谋划,创造性地运用整体性、非平衡性和开放性等系统性原则推动改革开放大局,展现了缜密而高超的系统领导的风格。他明确指出,处理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要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否则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两个大局”深刻呈现的时代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系统观点出发去谋划、统筹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形成一系列新布局新方略,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成功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尤其是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刻变化、信息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社会结构深刻转型以及重大疫情严重冲击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前瞻性思考、加强全局性谋划、深化战略性布局、注重整体性推进,以稳中求进的高超的系统性领导方法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与协调优化。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发展问题和发展矛盾,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

  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性构成了事物的基本属性。随着现代科学与人类实践的发展,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系统性特征获得了充分揭示和证明,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学科也得以产生和发展,从而在更加实证而精致的水平上确证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点。今天,人们不仅已经明确认识到事物作为系统性的存在,而且能够通过以诸种系统性原则为内核的系统思维方式去科学把握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这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点的真理性本质,也展现出系统作为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强大认识功能。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上的基本方式,系统思维是以确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前提,进而具体揭示事物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与系统规律的辩证思维方式。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重要思维工具,系统思维在辩证唯物主义中获得了本质提炼及其哲学表达,形成了以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和风险性等为基本内容的思维原则,为人们在面临各种确定或不确定环境时提供了强有力认识支撑。

  整体性原则注重把握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不仅要弄清事物是由哪些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要素组成,而且要弄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弄清事物在整体上呈现的新的属性和新的功能;结构性原则注重把握事物的不同结构层面和维度之间的关系,它要求重视对事物结构的辨识和研究,通过结构的调整推动事物存在发展形态的合理化和系统功能的优化;层次性原则注重把握整体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既要揭示整体的内在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共同运动规律,又特别要研究和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律;开放性原则注重把握事物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要求重视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通过吸收环境的有利因素促进事物自身的有序发展与更新进步;风险性原则注重把握事物的有序与无序状态之间的关系,它要求重视事物发展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不确定的消极因素,通过前瞻性思考和主动性调整,既引导事物远离和避免各种颠覆性危险,又激发事物应变求新、化危为机。

  概括来说,系统思维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和风险性原则,指向的是从总体上实现事物结构和功能优化的过程。这同时也表明,坚持系统观念,本质上就是要通过运用系统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实现系统优化以及系统思维本身的优化。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