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孙金龙
2020-11-20 08:56:33  来源: 人民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启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运筹帷幄,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实践证明,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十三五”时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选项,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老百姓共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们的绿色低碳意识普遍增强,呈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职能进行整合优化,有力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明显减少,发展与保护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明显改变,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着力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实践证明,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物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被纳入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实践证明,必须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增强风险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提高生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