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科技

深化改革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万劲波
2019-08-26 11:22:20  来源: 科技日报

  研习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看,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技术经济范式”的系统性变革,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交织、支撑,改革必须全面部署、系统发力,才能取得成效。要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健全国家创新及治理体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机制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新中国成立,我国科技体制经过近30年的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逐步建立起“五路科技大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科研体系和科研布局。在特定历史时期,举国体制为保障我国国防安全、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仍然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青蒿素提取等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政策举措,建立起“五大创新体系”。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带动先进创新要素引进来,推动中国先进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实现了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亲自领导、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相关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创新支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科技行政部门的职能正在加快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部门、地方坚持“放管服”结合,围绕“放权、激活、统筹、融通、开放”等关键词,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政策。“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的路径是“把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统一起来”,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形成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的强大合力

  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紧紧围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等核心任务展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直面积弊、动真碰硬,努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信息等创新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及国际合作等开放共享平台,不断完善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产学研、科教、产教、科技金融以及军民等深度融合,全面促进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持续支撑引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中国重视发挥好人才、技术、信息和市场的规模优势,营造尊重、保护、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广泛汇聚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重视科学体系源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夯实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相应地,要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及转移转化体制进行战略性调整,使科技创新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秩序调整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政府要充分信任和保障创新主体的研发自主权,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构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部门、机构要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要鼓励引导支持基层针对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的“重点、痛点、难点、堵点”,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成为工会工作的“主角”

    工会工作必须围绕职工群众“需不需要、参不参与、满不满意”展开,让职工群众参与到工会工作的策划、设计、安排和评价的全过程,工会工作及工会活动才能受到职工欢迎,得到职工肯定。

  •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重点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 知识服务助力“智慧工会” 探索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新路径

    打造“网络工会”“智慧工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工会出版工作应结合“智慧工会”理念,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有力支持。

  • 刻苦奋进 砥砺前行 争当建设新时代的主人翁

    工会组织经常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使工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 “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知心人、贴心人。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