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科技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郭滕达 张明喜
2019-08-15 07:10:48  来源: 光明日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提出的体系建设意见,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时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颁布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成为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化发展的强有力的信号,也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增强市场在配置资源和连接创新各环节中的功能,充分吸引多元资本投入绿色领域,进而带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为中国,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

  “绿色声誉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发展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绿色技术定义方面存在差别。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评价一项技术是否“绿色”时,往往不考虑其对环境的正向或负向作用,而更加注重技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中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技术理应包含在绿色技术的范畴之内。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我国尚无关于绿色技术的统一定义。《指导意见》将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都归结为绿色技术;认为绿色技术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这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对绿色技术的明确定义,将为绿色技术拥有方、需求方、监管方和投资方等提供“绿色声誉”,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工业革命,它以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领域技术集群式突破为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指导意见》中定义的绿色技术,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与引发新工业革命的技术群均可能发生交叉融合。

  《指导意见》提出的若干举措,将我国现阶段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转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一方面,准确呼应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好不好”发展的转变,另一方面,对我国把握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机遇十分关键。

  我国已奠定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基础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在战略层面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例如科技部编制发布《“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全面谋划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总体布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金融业和绿色企业开展绿色投融资活动。在国际上,我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2017年,同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机构一道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这一系列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了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以市场化为前提,为绿色技术创新注入金融活水。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国际第一方阵,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纷纷投入节能环保信贷领域,我国在G20绿色(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能力不断提升。

  以绿色技术银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试点,扩大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示范效应。

  2016年9月,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举行了部市会商,由上海市开展先行先试,建设绿色技术银行。绿色技术银行是汇聚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先进实用绿色技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是我国推动绿色技术发展的一次创新之举。

  2018—201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示范平台,一系列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改革措施在此先行先试。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关于提升企业工会干部履责能力的思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工会职能内涵,是企业工会干部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企业工会干部的努力方向,更是落实“两个信赖”的应有之义。

  • 让职工成为工会工作的“主角”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以职工群众为中心,让职工群众当主角,是新时代做好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国有企业工会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 浅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劳动占据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劳动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逻辑前提。在中国进入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号召,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不仅在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一般的人才培养教育意义,从长远来看,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核心在科技、关键在人,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与产业发展体系相匹配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