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国家归属感-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国际

欧美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国家归属感

周格非
2020-05-22 09:28:1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在欧美国家,高度重视并通过国家层面制定宏观教育政策、设立规范、明确标准、考试拉动、项目引导等方式,都是强化、细化历史教育的通行做法,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历史教育重在塑造公民的历史记忆,传递民族自豪感和价值观,对青少年形成国家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至关重要。

  欧美历史教育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向其公民传递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在法国和美国,伴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结构和多元文化等认识论的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发了关于民族认同和学校在促进民族凝聚力方面作用的讨论,学校课程越来越明确地强调,通过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国家归属感和凝聚力。两国的教科书都呈现出更强的民族主义特点,提倡文化民族主义,即每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文化是区分不同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国家应该代表这样一群人,他们共享领土并认为自己属于同一国家,附属于共同的历史。在法国,学校课程和教科书中均突出其民族价值观,并重在提升公民对法国过去和现在为平等、团结而付出的自豪感。

  学习历史是美国31个州对高中生毕业的统一要求。美国马萨诸塞州《历史和社会科学课程规范(2018)》指出,历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准备好知识和技能,成为民主社会和复杂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历史学科的指导原则明确为,一是向学生传授民主政府的遗产,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作为民主社会居民或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并理解国家的共同价值观;二是充分展现国家非凡的、多样性的历史及国家在接纳多样性方面的最新进展,讲授自由、平等、法治和人权的概念如何影响美国和世界历史,使学生在重视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接受美国人共同的理想和经历,形成自己对事件叙述的严密思考,进而愿意为了建成更完美的美国不断奋斗;三是要求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12个年级的每个学生每年都要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该规范对各学段各年级历史学科的课程范围和内容顺序进行规划,对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一年级的历史科目授课主题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如幼儿园的课程主题是“个人经历和记忆”,内容有短期分享研究,收集不同背景的人的传统习俗,用庆祝活动讲授其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学前班的课程主题是“共同的传统”,内容包括描述美国如何通过法定节假日纪念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比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该段公民课程单元也强调通过历史故事讲授美国的国家象征。中小学各年级的历史教育有不同主题,一年级是美国的统一与多样性;二年级是美国移民与文化;三年级是马萨诸塞州的历史;四年级为结合地理学习北美洲的历史;五年级是美国内战史与现代民权运动;六、七年级是世界地理与古代文明;八年级是美国和马萨诸塞州政府与公民生活;高中阶段则为美国历史及世界历史。

  由此可见,该州各学段历史教育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内容、主题和程度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注重发挥历史教育在建构国家概念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认出并解释国家象征、座右铭及歌曲的含义,来理解人们如何表达国家自豪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访谈来了解不同背景的人如何为国家、州和当地社区作出贡献,开始加深对美国人民统一性、多样性的理解,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如何坚持礼貌、信任、勇气、诚实和尊重的共同价值观。

  英国也非常强调价值观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2014年11月,英国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讲授“英国基本价值观”的要求。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特里·海顿发现,对大英帝国的研究是英格兰国家课程的一部分,政府规定应向学生讲授英国1745—1901年的思想、政治力量、工业和帝国。

  英国注重通过国家统一政策对历史课程进行规范引导,以体现国家意志,达成教育目标。英国《国家历史课程规范(2013)》,开篇即明确了学习目的,即高质量的历史教育能使学生对英国和世界的过去形成连贯的认识和理解,确保所有学生以连贯性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认识并理解英伦岛屿从古至今的历史;人们的生活如何塑造这个国家,英国如何影响世界、如何被世界影响。该规范通过知识点的设计,歌颂英国的辉煌成就,认清英国现实地位。规范列举的知识点多处提及英国的成就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与美国和法国一样,英国也分学段、渐进、依次安排教学重点。主要阶段一(5—7岁)注重通过记忆中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直观地讲授历史,理解社会的变迁;主要阶段二(7—11岁)和主要阶段三(11—14岁)注重英国史。英国还注重运用对比的方式教育学生,强调通过讲授人们记忆中的变迁揭示国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介绍历史上对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事迹,用于对比不同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

  英国把历史学科纳入了学生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在英国中等教育普通考试(GCSE,以下简称中考)历史考试中,英国历史占历史课程评估内容的40%以上。2018年,英国历史协会对英格兰学校的调查显示,57%的学校要求所有或部分学生在中考中选择历史或地理。在用3年完成主要阶段三的学校中,70%的文法学校历史课时每周超过75分钟,而综合学校、学院和免费学校中的这一比例为62%,私立学校为52%;在用两年时间完成主要阶段三的学校中,48%的综合学校历史课时每周超过90分钟。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通过推出初中毕业会考鼓励更多学校向更多学生推广历史课,增加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比例。37%的综合学校称,该政策促使中考选择历史科目的学生增加了。会考是与中考挂钩的学校绩效考核,通过计算会考所有科目成绩的平均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初中毕业会考外,2016年英国还推出新的中学考核政策,即依据学生的入学成绩与最终中考成绩对比的进步情况来衡量学校表现,确定学校排名,也被认为是一种鼓励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尝试。

  在欧美国家,高度重视并通过国家层面制定宏观教育政策、设立规范、明确标准、考试拉动、项目引导等方式,都是强化、细化历史教育的通行做法,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遏止招聘地域歧视不能只靠劳动者较真

    要想真正有效遏止招聘地域等歧视的发生,就不能止于劳动者的独自较真,而是需要多方合力工作发力来应对。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