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高效性-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法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高效性

陈龙业
2020-06-04 08:51:54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三、管理出高效

  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个《五年改革纲要》以来,审判管理制度经历了从形成到确立再到革新的发展历程,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审判管理制度,为我国审判工作持续高效运行提供了“润滑剂”。

  (一)管出态度

  管与不管,见在态度。各级法院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公示评查结果,纠偏改错,强化问责;对所有办案节点进行管控、监督,对超期案件进行集中清理;对审判绩效进行考核,定目标,强责任,奖优罚懒,并将管理结果与晋职晋级挂钩。凡此种种,均释放出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人民法院“从严管理”的决心和态势,为审判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二)管出“人手”

  对审判运行态势、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是审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要义在于分析人案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人多事少”“人少事多”等掣肘审判质效的情况,防止“窝工”“缺案”等人为原因影响审判效率。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研究总结“民商事案件统一分案”模式和“调案不调人”模式,结合各院实际,着力解决不同庭室、不同团队法官工作量不均衡、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最大限度发挥审判队伍整体合力。

  (三)管出效率

  流程管理的精髓就是对所有审判节点进行监控,对临近审限的案件进行督促、提醒、催办、督办,对延长审限、扣除审限、中止审理等行为严格把关,确保案件在审理期限内结案。各级法院还强化结案管理,合理预测全年受理案件数量,强调均衡结案,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有效提升了审判效率。

  (四)管出经验

  经验总结也是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上级法院指导下级法院及时处理解决普遍、全局性问题,下级法院有针对性地总结反馈工作成果,建立起早发现、早处理的源头问题解决机制。对于审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或反面例证及时总结,尤其是对好经验好做法予以推广,让审判工作“少走弯路”,让法官找到“窍门”,让审判工作遵循规律。

  四、敬业创高效

  面对数以千万计的案件,实现审判工作的良性运转,离不开法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正是一个个敬业爱岗的法官用初心、担当、行动为中国审判制度的高效性注入了“源动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李庆军生前说“我是真的喜欢办案,喜欢法官这个职业”。在患有尿毒症的4年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加倍珍惜。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带领团队审结全庭三分之一的案件,个人结案121件,效率居全庭之首。对李庆军来说,痛苦或许真的不是他所惧怕的。择一业,终一生,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民法官对司法职业的“使命担当”。

  全国法院有无数敬业的法官们,始终秉持着刻苦钻研强本领、攻坚克难善拼搏、甘做“绿叶”“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法治燃灯者”。正是一个又一个如此敬业的法官,组成了敬仰法律、忠诚事业、热爱人民的优秀法官群体。他们用不懈地奋斗与努力,创造出一项又一项高效审判的业绩,为我国法治事业增砖添色。

  五、科技促高效

  智慧法院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大大节省了司法资源和诉讼时间。2018年,全国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群众、干警各类出行约28.42亿人次,减少出行约331.69亿公里,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64.68万吨、减少碳排放量337.60万吨。通过电子签章、网上流转等应用推进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约1794吨,相当于保护3万棵树,相比2017年成效提升67.52%。

  (一)网上办案

  网上办案以“鼠标移动”代替“纸来纸去”“人来人往”,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截至2016年11月24日,全国3525个法院、10759个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专网,实现了“一张网”办案办公。

  (二)网上开庭

  网上开庭打破传统司法模式的地域限制,当事人在家就能把“状”递了,把“庭”开了。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全流程在线审结80819件互联网案件,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约五分之三和二分之一,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法院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等在线送达文书96857次。

  (三)智能辅助

  除核心审判业务外,人民法院在审判辅助方面也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创造高效。比如,苏州中院在庭审中运用语音识别系统自动区分庭审发言对象及其内容。至2018年4月,该系统支持开庭2.7万余次,经对比测试,语音识别正确率达90%以上,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五卅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抓工会工作,用工会经费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平台的可持续运转,深化与大型企业商家的合作,将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龙泉驿职工之家”。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