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心理防线-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社会

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心理防线

朱慧 刘群英
2020-02-18 09:46:49  来源: 安徽日报

  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关键期,党和政府迅速行动,广泛动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钢铁长城。医护人员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奋不顾身地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广大人民群众纷纷以各种方式向白衣战士们礼赞致敬,多方力量紧急驰援,多方主体高效协作,尊医重卫蔚然成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已然成形。良好的社会心态不仅是当前防疫阻击战的稳压器,也是新时代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推进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注重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及时平复不良情绪,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心理防线。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要找准重点方向、明确价值取向、把握情感趋向。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找准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重点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折射,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前提,是社会治理及其创新得以有效进行的社会心理基础。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要将构建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发力点,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需要作为落脚点,尊重人性和心理规律,理解心理规律,依循心理规律,开展心理建设,实现“由心而治”。二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晰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价值取向就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和政府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坚持民生方向,完善民生保障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健全纠纷处理机制,主动回应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三是厚植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把握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情感趋向。“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家国情怀渗透在世代中国人的血液里,薪火相传,是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祖国奋进的不竭动力。培育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遵循心理学规律,注重实践引领。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应在养足底气、营建和气、弘扬正气方面下功夫。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养足自尊自信之底气。自尊自信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的心理底蕴。保持自尊自信,必须坚持“四个自信”,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提供认知前提和精神支撑。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同心同德向前进的共同理想信念支撑。二是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营建理性平和之和气。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向善崇德的社会风尚有助于人们理性认识社会,淡定从容面对外部变化,处理好各种关系,是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精神土壤。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会使人们多些抱负、少些抱怨,多些考虑、少些忧虑,多些情感、少些情绪,多些耐心、少些焦心,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自我感知和体验能力,营建理性平和之和气,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我们要努力践行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升奋斗者的安全感,有助于国家和美;努力践行新时代职业道德要求,提升建设者的获得感,有助于社会和睦;努力践行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要求,提升家庭成员的归属感,有助于家庭和乐;努力践行新时代个人品德要求,提升社会公民的幸福感,有助于身心和谐。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积极向上之正气。社会心态的核心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良好社会心态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积极向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个人生命的珍视与珍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扭转阶层认同的倾向,有利于医患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师生关系、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可以促进不同群体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哿ν?摹?/P>

  新时代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任重而道远。突发自然灾害的发生或者重大传染疾病的流行,不仅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包括医生在内的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何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筑牢疫情防控的良好社会心态,可以增强包括医生在内的社会大众的心理免疫力,提升社会公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同时这种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能够减少疫情期间的社会矛盾,为抗击疫情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基地)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