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人文化” 发挥榜样作用-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社会

弘扬“好人文化” 发挥榜样作用

刘向阳
2020-01-07 10:43:31  来源: 新华日报

  好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好人集中展示着当代中国精神。新时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下,“好人”这个闪光的词汇,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领奏出时代最强音。近年来,如皋工业园区把“好人建设”作为基础性、重要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榜样群体的引领作用,弘扬“最美”精神,通过赞好人、学好人、做好人,推动 “如城最美”典型持续涌现,不断书写如皋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做大“强磁场”,把营造好人氛围作为铸魂性工程。从2016年起,每年我们都举办“如城最美”颁奖典礼,好人典型走上红地毯、接受最高礼遇和褒奖,广大人民群众直面美德的力量,更加自觉加入崇德向善的队伍,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文明力量。我们深深感到,好的氛围通过好的活动来呈现。我们以“爱、敬、诚、善”为着力点,通过“传承好家风”“皋城书香四月天”“我们的节日”“你好 邻居”“爱上如城·爱上文明”等各类主题活动,利用“如城发布”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群众生活,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如城人的共同遵循和行为坐标。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好的氛围要通过人人参与的社会效应来放大。多年来,如皋市通过对好人文化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报道,形成规模大、覆盖广、影响深的宣传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人文化感染。“幸福如城,温暖有我”“你好 邻居”“我在如城,我讲诚信”等特色活动,在不同的群体中宣传好人文化,并将好人故事整理成课件和节目,以“开学第一课”“幸福如城惠民文化巡演”等形式送到学生、群众身边,有力推动了礼遇好人、表彰好人的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实践充分证明,好人氛围犹如阳光普照大地,照进了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为伟大梦想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画出“同心圆”,把打造好人群体作为基础性工程。如皋市好人氛围之所以浓厚,之所以能在江海大地扛起道德的大旗、支撑起道德的星空,就在于我们的好人不是一个人,不止一种类型,而是一个群体。“好人现象”以满天繁星之势托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画出了前行的最大“同心圆”。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好人现象”放大为“好人效应”,逐渐扩大好人数量、夯实好人根基。比如,如皋工业园区先后有1人当选“中国好人”,23人获评南通市级道德典型,越来越庞大的好人数量让“小城”不“小”、精神伟大。社会分工孕育着好人的多样性,我们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进一步细化好人类型,深耕细作、点滴汇聚,让各行各业的好人灿若群星。先后有最美如城人、最美志愿者、最美楼道长、最美家庭、最美小区等好人典型,他们中有不计回报、义务帮忙的好邻居,有无私奉献、心系社会的老教师,有情系公益、扶危济困的个体户,有孝奉老人、关爱子女的质朴农民。实践充分证明,从这数以万计的好人身上,我们领悟到了社会道德的风尚,感受到了社会文明的高度。让争做好人成为风尚、让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社会才能同心同德、生生不息、行稳致远。

  筑牢“总遵循”,把建立好人机制作为保障性工程。制度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好人风尚盛行的保障所在、动力所在。制度化与常态化保证了好人评选、表彰、宣传、服务等全过程的规范有序。这几年,我们着力构建评选表彰机制,村居普遍开展推选“好儿媳”“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妯娌”“好女婿”等身边典型推荐,已形成惯例、成为长效。我们坚持公开透明、让群众参与。对于村居、企业选送的道德典型,通过群众评议和综合评定,选出每年“如城最美”,并推荐参评市级爱心大使、道德模范,给予更高层次奖励。我们还着力构建奖励礼遇机制,对评选出的各类“最美”和身边好人,在表彰的同时,由财政设置专项资金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着力构建动态管理机制,注重好人推选的后续管理,确保礼遇、关心、宣传、帮扶落实到位;建立荣誉称号监督退出机制,进一步增加好人荣誉在群众中的认同度、说服力和感召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制度生威、发力,好人持续涌现才有保障,人民群众才能从可见可摸、可感可触、可悟可学中,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

  (作者为如皋市委常委、如皋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劳动者讨工资须遵循法律边界

    又是岁末年初时,如何讨要自己被拖欠的工资,又成了一部分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曾经发生的故事,以下5个案例提醒劳动者:别因方式不当导致讨薪未果,还招来如下五宗罪过。

  • 文学创作应更多向工人题材与工人形象倾斜

    工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人的精神是高尚纯净的,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工人都要在生产一线流汗甚至流血,他们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支柱。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工人生活,塑造工人形象,应该是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凝聚职工力量 建设幸福西宁

    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新作为。西宁市总工会在西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青海省总工会的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不等不靠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大的闯劲、干劲和实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动新时代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现代化高原美丽幸福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作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