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时政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李忠杰
2020-01-06 07:17:23  来源: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确保在风险挑战面前赢得主动,制度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战胜面临的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效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更加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有效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这为我们战胜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完善制度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面临风险挑战时要赢得主动,就要有一整套系统严密的战略和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认真研究各种风险挑战发生的特点,掌握其变化演进的基本规律,并以此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我们的制度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威力就会越来越强。

  完善制度有助于主动和有效预见风险。进行制度设计,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制定和执行制度,不能预设最理想的环境,而应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各种困难、各种风险,事先制定好防范化解的措施,堵住存在的风险漏洞。一旦风险发生,就能够及时识别风险类型,及早发出预警,发挥好制度的作用。

  完善制度有助于事先形成应对风险的程序。如果相关制度机制成熟,一旦风险发生,应对和化解风险的工作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按制度、按程序进行,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都知道应该干什么、怎样干,及时采取行动、各司其职,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执行效率、减少损失。

  完善制度有助于及时组织力量投入应对风险的斗争。在统一完善的制度体系中,各地各部门能够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组成应对风险的整体;能够按照自身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能更好发挥,从而有效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危难,化危为机。

  完善制度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风险多样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可能出现各种不同风险。如果从制度上做好常态化防范和应对准备,规定好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步骤,就能有效控制风险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冲击,减少风险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防止风险引发更大动荡和损失。

  完善制度有助于保持和增强人民信心。遇到风险,有信心就能临危不乱,没有信心就会惊慌失措。当人民群众知道有完善的应对风险的制度时,就会更加相信党和政府能够化解这些风险,相信社会生活能够继续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协力,进一步增强应对风险的力量。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动制度日益完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也积累了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风雨中不断完善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方面体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在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并作出重大决定。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从不惧怕风险挑战,一直在栉风沐雨中砥砺前行。回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走过不平凡的历程。面对种种风险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大的组织力量、科学的应对战略、恰当的方式方法化解了一个个风险,并且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深化改革,越过一个个险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更加复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经受“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劳动者讨工资须遵循法律边界

    又是岁末年初时,如何讨要自己被拖欠的工资,又成了一部分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曾经发生的故事,以下5个案例提醒劳动者:别因方式不当导致讨薪未果,还招来如下五宗罪过。

  • 文学创作应更多向工人题材与工人形象倾斜

    工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人的精神是高尚纯净的,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工人都要在生产一线流汗甚至流血,他们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支柱。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工人生活,塑造工人形象,应该是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凝聚职工力量 建设幸福西宁

    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新作为。西宁市总工会在西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青海省总工会的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不等不靠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大的闯劲、干劲和实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动新时代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现代化高原美丽幸福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作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