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担当推动共建美好世界-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时政

以大国担当推动共建美好世界

赵中源
2019-05-28 07:31:07  来源: 经济日报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社会需要共同直面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发展特点,以历史的眼光和负责任大国执政党的责任担当,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与价值目标作了阐释。随后,正式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们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近年来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关系准则正在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文化冲突、地区争端、强权政治、难民潮等,日益成为困扰世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有效推进国际治理朝着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的理想状态发展,是摆在世界各国执政党及其政府面前的时代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球化趋势为实践依据,以合作包容为根本手段,突破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传统价值理念之间的隔阂,以及国家、地域、民族的界限,契合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是化解当今国际治理一系列难题和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这一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和接受。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决议;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作为主题,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方代表与会。可见,同舟共济正在成为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主流价值和行动准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的创作者

蓝图既是发展目标、努力方向,也体现价值取向。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共产党描绘的人类美好世界的蓝图。这一蓝图的付诸实施及目标达成,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并提出了“五要”的基本路径和行为准则,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和共存;要坚持环境友好,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美好蓝图的绘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觉引领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人类自身境遇和洞悉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集中表达,也是对反全球化思潮及冷战思维的否定和纠正。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上,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具体利益诉求取向各异,甚至大相径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自身优势和引领作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找寻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立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推动者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不仅是一个美好愿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场伟大而生动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着眼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相统一,从科学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两大层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审视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平衡与充分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努力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造福全体人民。这一生动的实践,为人类彻底摆脱贫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等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中欧经贸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成为国际对话合作的成功范例,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启动,掀开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5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相关国家和地区普遍享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的红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场的捍卫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类利益的整体性以及全球治理格局的公正性。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与立场,意味着对人类整体利益、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以及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尊重与维护。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与此同时,也旗帜鲜明地表示,中国“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维护和促进国际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地主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大对职工群众的维权服务力度,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开创新时代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 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 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在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企业应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以职工为本,注重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企业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发展。

  • 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年轻职工成长成才

    年轻职工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做好年轻职工成长成才工作的重要性,挖掘潜力多措并举,努力打造让更多年轻职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和作用。

  • 创新开拓劳模研究新境界

    加强新时代劳模研究,必须要强化理论意识,坚持思想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实践导向,强化学术意识,坚持特色导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劳模文化的理论基础,建设弘扬劳模精神的体制机制、立体平台和评价评估体系,创新开拓劳模和劳模精神研究弘扬的新境界。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