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雅加达与北京只有一个小时时差,一个东七时区,一个东八时区,可身在异国他乡的感受绝非这一个小时的时差而已。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哪怕毫厘之间,都容易让人心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因为,这里不是我们的主场。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尼东道主热情好客的一面也渐渐展露出来,多少能冲抵脑海中“异客”身份带来的落寞感,加之中国媒体在人数上有一定优势,因此,虽身处客场,但有时也会产生身在主场的“错觉”。
然而,造成这种错觉主要得益于中国代表团“日进斗金”的大势,这也着实给中国新闻媒体人“撑了腰,长了脸”,与许多印尼当地的赛会志愿者沟通时,当或知是中国记者时,他们大都会对中国体育健儿们夸赞连连,并且表示出想探访中国、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意愿。
而事实上,运动员们用胜利和金牌为媒体记者们换来的主场优越感,是他们咬牙在一个个客场上拼来的。一场男篮中国对菲律宾的小组赛,感受颇深。笔者在比赛临开赛前半小时到达比赛场馆,入口处进场的观众早已排起了长龙,而场馆内的媒体工作席也已被占去三分之二,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日韩媒体。
临近比赛开始,场馆内已座无虚席,而各个通道处也随处可见站着看球的人,场面十分火爆,宛若一场决赛将至。两队虽同为客场作战,但由于地利优势,菲律宾人使出浑身解数,给本国球队营造出了主场的氛围。尽管中国现场也不乏中国球迷到场加油助威,但仍稍处下风,客场身份尽显。整场比赛下来,中国队既要与菲律宾在场上斗勇,还要与现场的“主场球迷”进行心理博弈,好不疲累。因此,中国队这场胜利是在顶着巨大的“客场”压力,用强硬的态度换来的“主场”首胜。
同时,在与媒体同行交流过程中,笔者得知,与中国男篮经历相同的运动队和运动员还有很多,羽毛球赛场的中国与印尼争夺、游泳赛场和体操赛场的中国与日本争锋等,也都时常上演着“主场”与“客场”的戏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体育健儿们大都能摆正心态,正常发挥,凭“四两拨千斤”之势将“客场”不利局面扭转,反客为主,夺取最后胜利。这一点,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此外,随着赛程的推进,东道主的各项服务也渐渐找到了感觉。如今,他们的服务已经基本上能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细节之处也在不断改进、优化和提升,令人暖心。尤其是志愿者的服务最能给人安全感,当你寻求帮助或问询时,他们大都热情、耐心并不乏细致。笔者在感谢一位热心的志愿者时,她一句“Make Yourself at Home”(请您随意)看似简单,却令人倍感亲切与熟悉。
走在通往MPC的路上,看着GBK主体育场外迎风飘扬的各国国旗,蓦地明白:其实,这里既是客场,也是主场。(杨乔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