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蛋头”奔武汉,护士“男团”守上海 后面一样,不要看哭-中工民生-中工网

中工娱乐

“卤蛋头”奔武汉,护士“男团”守上海 后面一样,不要看哭

来源:新民网
2020-02-10 10:02:09

  “卤蛋头”奔武汉,护士“男团”守上海 后面一样,不要看哭

  【新民晚报·新民网】昨天,华山医院男护士剃成“卤蛋头”赴武汉的视频获网友点赞~

  而在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沿堡垒——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有一群默默坚守岗位的护士“男团”。

  他们全程参与确诊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还要承担各类重体力劳动。

  正如男护士张胜利说,“男性的体力、耐力更好,比女护士更具优势,同时也要承担更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打算再次进入病房

  175身高,80公斤,体型壮硕的护士张胜利已在护理岗位扎根11年。

  作为公卫中心首批进入A3应急病房的护士,张胜利主要负责重症患者护理,包括呼吸机操作和患者的翻身排痰。

  防护服普遍均码为主,由于身材比较壮实,张胜利每次都会把它穿出紧身衣的效果。同时,张胜利爱出汗,护目镜总会被水汽覆盖,他自创方法,在护目镜佩戴前,用洗洁精擦拭,这样佩戴以后就避免了水汽凝结。

  他说,工作难度最高也是风险最大的护理工作就是给患者排痰,所以就需要佩戴正压呼吸器。由于穿着厚实的防护服,戴正压呼吸器,身体灵活度很差,可是重症患者各种插管较多,在操作时必须小心谨慎,做好导管保护。

  目前,张胜利已经结束一轮应急病房工作,正在接受留观。“如果需要,打算再进应急病房,毕竟有过一次经验了,第二次会从容很多。”

  张胜利

  钻研机器的护士长

  吴元浩是公卫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擅长操作各类呼吸机及ECMO设备。

  他曾多次参与公卫中心ECMO团队的救治任务。公卫中心规定,每个护士进入应急病房工作,护理重症患者不得超过10天,轻症患者护理不得超过14天。为了最充分地发挥吴元浩的价值,他一直在外“待命”,只有第一次呼叫他前来配合操作ECMO时,吴元浩才被派了进去。

  8天后,那位使用ECMO的患者明显好转,顺利撤机,此时的吴元浩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样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吴元浩表示。

  在应急病房可以接触很多高精尖的重症监护设备,同样的呼吸机,不同的型号,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此外还可以接触到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耳濡目染不同的治疗理念,对自己是一种提高和锻炼。

  吴元浩也向护理部申请,希望自己能一直留在重症应急病房,一直到疫情结束。

  吴元浩

  视频聊天“补课”

  颜冬冬是公卫中心外科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具有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所以出现重症患者后,护理部就把颜冬冬调入应急病房。

  其实,颜冬冬的妻子也是公卫中心的一名护士,同样具备重症护理经验。但考虑到他们是双职工家庭,晚上还要照顾13个月的孩子,因此只把颜冬冬暂时派往了应急病房。

  据护理部透露,等颜冬冬结束工作后,他的妻子将马上“接力”,随下一批护士进入重症患者区域。目前,两人只能通过视频交流。不过,与其他家庭的视频聊天不同,他们聊天的内容以工作为主,为了让妻子进应急病房更能适应里面的环境,视频聊天其实更像一种交班:颜冬冬把每天的工作向妻子汇报,让其尽快熟悉工作细节和工作流程。有意思的是,妻子甚至拿了笔记本,边听边记,生怕自己漏了重要内容。

  颜冬冬

  接确诊患者有“技巧”

  1月26日晚,公卫中心手术室护士王杰接到护理部通知,让他明天进入应急病房。身为中共党员的王杰立刻答应下来。

  王杰和妻子也是“革命夫妻”,妻子是公卫中心应急梯队成员,应急经验相较于王杰要丰富不少。令她没想到的是,丈夫尽然会比自己先进应急病房。

  作为手术室护士,平时参与病房护理较少,妻子担心他感染控制、消毒隔离等应急经验不足。当晚就在家中拿出材料给他充电补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要点,都过了一遍。

  后来,王杰被分配在收治轻症患者为主的A1应急病房,主要工作负责确诊患者接待。每次送往A1大楼的轻症患者,第一个接待他们的护士就是王杰。

  “这个时候,每一句话、每一个举手投足,都将决定患者的心理活动。开导患者,让他们放松心情,是我每次接患者时候必做的一件事。”王杰说。

  王杰

  处理过埃博拉疑似病人

  1月30日,35岁的护士曾义林进入A1应急病房。

  “很多年纪稍大的阿姨,都更喜欢跟男护士沟通。”曾义林笑着说,由于自己此前是所接触的病人大多是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多,所以他积累了许多和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这一次也派上了用场。

  对待病人,曾义林很耐心,但对家人,他似乎有点“不上心”。他说,进病房前都没有跟家里人交代。“家里人都知道这就是我的工作,已经不需要再说了。”而他每次抽空打电话回去,对家里人说的最多的也只是“当心身体”这四个字。

  曾义林经历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H1N1甲流,甚至还处理过上海的埃博拉疑似病人。

  5年前,他就曾穿上隔离服,将一名从塞拉利昂返沪的男性病患送至负压病房,并更换尿湿的衣裤,查体、补液。病人的病毒核酸结果最终为阴性,但这段经历却成了曾义林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一幕。

  他说,相比此前的任务,现在防护措施越来越好,治疗方案越来越完善。

  曾义林

  (新民晚报金海岸工作室 左妍 范忭忭)

  图 片 | 李铭珅 陈梦泽王 凯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