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甘肃兰州市城关区凌君道夫妇的粽子店前,买粽子的顾客络绎不绝。 高康迪 摄
中新网兰州6月5日电 (高康迪)每年临近端午节时,凌君道夫妻俩经常将工作时间要顺延成从早上5时一直到下午7时。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空手而归”。
“保证质量,数量就只能固定,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粽子,最近大订单都接不了。端午节当天一般能卖出大约3000个。”1994年,凌君道和郑春玲在甘肃兰州市城关区开了一家“凌记粽子店”,店面十几平方米。这25年来,凌君道每天忙着给顾客装粽子,郑春玲在房间包粽子。
图为凌君道正在将粽子装袋进行售卖。 高康迪 摄
“粽子绑扎松紧关乎口感,太紧了,硬邦邦的;太松了,黏糊糊,糊一嘴。”郑春玲边介绍边包粽子,两张大粽叶在她手中窝成漏斗状,填上糯米,放上两粒红枣,再加一片小粽叶,用棉线缠绕绑好,一个红枣粽就成了,用时仅8秒。
郑春玲说,自己包粽子的“秘笈”来源于自己的婆婆,婆婆是南方人,每年端午节,都会给一家人包粽子,特别好吃。在婆婆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开始跟着学习包粽子,接着开了店,婆婆时不时会尝尝自己包的粽子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早卖的是鲜肉、红枣、豆沙的粽子,后来我们又根据北方人饮食的特点,又创出蛋黄、八宝、赤豆口味的粽子。”郑春玲说,卖粽子也得“与时俱进”,经常跟顾客聊聊,什么味道受欢迎,偶尔夫妻两也会坐在一起“开个会”,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粽子的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