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社会频道暖新闻-正文
村官多年资助百名贫困生 借给村民500万元救急
//m.auribault.com 2016-09-11 15:33:44 来源: 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拎灰桶不忘学知识改变命运

  “我是苦命出身,但是我一直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魏剑英说,1985年,只读完小学的他,跟人到青山区工地打工,拎灰桶一天挣1.83元,他一干就是几年。当时施工员收入是他的5倍,活比他还轻松,让他很羡慕,不想却遭到工友的嘲讽:“想当施工员,下辈子吧。”

  魏剑英不服气,1990年,他带着打工挣的钱来到汉口台北路参加一个成人自学夜校。不想离6700元的学费还差35元,幸亏一个好心的老乡帮他补齐了学费。从此,魏剑英白天打工,晚上自学,两年后以63分成绩拿到了施工员证。

  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他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还记得,1995年工地上到了60吨水泥,为了节约开支,他决定自己卸货,当时是4月份,气温有点高了,搬运的时候水泥贴在身上是烫的,他咬牙坚持,终于卸完了。

 受助孩子上班后也资助他人

  2004年4月,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魏剑英却突然晕倒在工地,被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肾囊肿和肾积水,肾功能濒临坏死,直到2013年,魏剑英做完第九次手术后,治疗才基本结束。

  他领悟到:“生命不是给自己留下多少财富,而是为社会留下多少财富,让人们记住你对社会有点贡献,才算没白来世界一遭。”

  2004年9月,魏剑英从电视上看到郧西一名大学新生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但因家贫面临失学的报道,正好工地一名工人与这名学生同村,他核实情况后,开始资助这名学生,并逐年增加资助学生的人数。今年秋季开学,他又认领了两个贫困大学新生,每人每年资助6000元,他现在是每年“毕业几个就补进几个”,保证每年资助6名大学生。

  2007年,魏剑英资助的第三位贫困大学生毕业了,在深圳上班。2008年底,这名学生回来将6.1万元积蓄交给魏剑英以示感恩,魏剑英只收了1元钱,“这是100分,有这就够了。”他帮该学生对这笔钱做了安排:2万元给父母,2万元捐助村里的贫困户,剩下的留作自己的生活费用。后来,这名学生又捐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受捐的学生毕业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帮扶对象,爱心接力传到了第三棒。

  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魏剑英资助近百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共70万元,其中37名是贫困大学生。另外,有17人是受益于他发起的接力助学。

曾收留5名流浪残疾老人

  在魏剑英8岁时,父亲要他为邻居义务挑水,并要他坚持做,用心做。

  魏剑英始终没忘父亲的告诫。2010年腊月二十三,公司员工都放假了,他刚出公司大门就看见一名衣服破烂的老人,当时下着雪。他问老人怎么还不回家过年?没钱就给点您。老人起身,魏剑英才发现他腿部有残疾。

  老爹爹是外地人,他说:“我不要钱,我无家可归,有个地方住一下就行。”魏剑英看他不像是坏人,就把他领到工地的宿舍里,要他帮着照看宿舍,随后要人给他买了过年物品。就是这种“管闲事”,魏剑英先后收留了5名流浪的残疾老人,安排在公司勤杂岗位上,每个月发工资。

 最想让乡亲过上幸福生活

  2014年魏咀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一致推选他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魏剑英公司正处于上升阶段,他决定先放手回村里,“让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我的梦想。”

  在村里上任后,魏剑英笑称自己“一个星期变成了8天”,他先自费出资百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173盏路灯,实现了13个湾组道路亮化,打通全村三处“半截子路”;还用个人借款的方式,帮助经济困难的村民搞农业养殖项目。

1 2 共2页

右侧

女儿上学前班 暖心...

帅过吴亦凡的海归老...

开学啦(图)

秋上草原(图)

中工网大型主题策划:新新向荣——一个网络小编的EDC装备……

大多数人是因《时间简史》而认识霍金的……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