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金融中心建设达至“形神兼备”-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助力金融中心建设达至“形神兼备”

夏斌
2020-10-27 13:54:28  来源:解放日报

  “金融+文化”的化学集成

  记者:在已有的基础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能级?

  范永进: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关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事关全局的国家战略,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既要积极借鉴纽约、伦敦的先进经验,也应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注册制改革是一项基础性改革,可以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主要体现在对全球资源的配置上,如是否有境外企业来上市、境外投资人能够多大程度和多大便利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等。

  此外,如何更积极地运用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特别是提高服务能级与效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沈惠民:金融业是一个“直接与钱财打交道”的行业,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在推进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尤其需要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需要精神领悟与思想品位,需要融合与创新。

  我们多次举办过相关论坛,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达成的一个共识是:金融文化不是简单的“金融+文化”,而是金融元素和文化元素的化学集成、基因组合,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融合。

  新时代的金融文化建设,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需要,引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发展。同时,要注重引导、激励以及监督、约束,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由“形似”达至“神似”,乃至“形神兼备”。

  记者: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金融文化传统,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沈惠民:相对于资金、技术、法规等“金融物”,金融文化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更多的是“金融人”。比如,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投资理财的情况,可以开展更多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文化讲座,加强诚信建设。

  在这方面,中国自先秦时期以来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如推崇诚信义利、强调严格审慎、奉行以人为本等,都值得认真总结与推广。

  比如,很多古代钱庄的商号名称是义、信、诚、益、仁、和、协、德等字的排列组合,可见商家历来都致力于营造诚信义利的商业氛围。

  范永进:基于传承优良传统与发展现代金融文化,新时代有必要进一步倡导信用与效益并重、德治与法治并重、合作与竞争并重、稳健与创新并重的金融文化。

  一个重点是注重合规文化建设。

  防范和控制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员工最大的保护。

  另一个重点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要不断提升对金融文化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确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双轮驱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此外,要注重发挥海派文化的引领作用。上海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经济中心。有人总结说,浙商精神是“守志笃行、诚信为怀、开天掘地、有容乃大”,苏商精神是“厚德、崇文、实业、创新”,而沪商精神最鲜明的特质是“敢为人先”,这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在金融文化的构建完善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走到今天,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海派特点的道路。对此,我们不仅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同样要具备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文化的凝练、传播、弘扬,不仅在于强健国际金融中心之体魄,更重要的是以文化滋养其灵魂。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