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与锻长板“齐头并进”-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补短板与锻长板“齐头并进”

李晓华
2020-08-13 08:58:01  来源: 光明日报

  山东即墨畅通产业链助力车企开拓海内外市场。新华社发

  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经济原则,由此形成不同国家和地区聚焦于产业链价值链不同环节,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现代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提高经济效率,但参与各方遵守共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相互信任是其先决条件。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动向,使全球分散布局的产业链的脆弱性凸显,由于不具备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一个国家会由于上游的断供而造成重要产业的生产难以为继。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一度使一些国家的生产和国际货运出现问题,造成全球产业链出现供应紧张甚至断供的局面。

  在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但产业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仍存较大差距,产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缺少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一些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重要科学仪器、工业软件等高技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很容易由于经贸摩擦、重大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要投入品供应中断,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因此,我国在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在发生外部供应中断时能够保持国内产业链的运转。

  增强产业链的韧性、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根本上需要提高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这就要求补短板与锻长板并举。补短板就是要要缩小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改变落后状况,减轻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锻长板就是形成若干我国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全球领先的领域,成为该产品全球供应链中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供应来源。短板的补齐可以使我们不再受制于人,长板的锻造可以使我们拥有“杀手锏”,在面对外部断供时形成反制。

  需要注意的是,补短板和锻长板并不是要脱离国际大循环而形成完全自给的产业链,而是要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发力,解决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问题。产业链短板是既有产业差距的体现,这些产业往往发展历史长,产业竞争格局已经成型,要缩小差距既需要长期的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管理能力积累,也需要打破领先企业已经形成的稳固生态格局,因此补短板需要较长时期的持续努力。锻长板既可以在已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赶超和领跑,更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在新兴产业领域,世界各国大致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且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未来发展方向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发挥产业基础好、企业数量多、人才供给充裕、创新创业活跃、市场容量大等优势,我国有很大希望在新兴产业领域锻造若干产业链长板。

  补短板和锻长板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这就需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互动,形成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合力。

  8月10日拍摄的天津石化炼油部的一处生产装置。 伴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近日完成四年一次全线检修改造的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积极调整装置运行,由开稳进入开优状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排兵布阵,全力以赴保市场供应。 新华社发(赵子硕 摄)

  一要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稳步提高研发投入总额占GDP比重的同时,显著提高基础研究和企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抢抓新科技革命涌现出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我国产业链长板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要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大对短板和长板领域的持续投入。

  三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市场拉动。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性能的提高需要在生产过程、用户使用中实现。针对我国产业链的关键短板和重点培育锻造的长板,通过实施首台套首批次和首版次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措施,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提供市场支持,使其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快速迭代、不断完善。

  四要坚持扩大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不动摇。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只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才能够生产出性能最优的产品;只有充分利用全球市场,才能够发挥规模经济,使产业更具竞争力。要进一步扩大国内产业的对外开放,吸引国外高科技企业投资设厂、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国际协商合作,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加快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自贸区建设;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作者:李晓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