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张 波
2020-08-12 09:09:57  来源: 河北日报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在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切实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7月10日,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进行施肥作业(无人机照片)。 近日,浙江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使用植保无人机对3300余亩水稻进行施肥作业。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首次全面启用智能化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播种、施肥、喷药等作业,既提高了管护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本质上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历史,近现代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同样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运用机械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随后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全面渗透、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农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农业科技进步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相关计划规划,初步建立起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良种良法广泛应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的全面进步使我国总体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三农”情怀,在他从政经历的各个阶段始终高度关注“三农”工作,对科技兴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兴农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早在正定县工作时,他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在福建工作时,他强调,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县情,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花钱省、多办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作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大决策,并推动全面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上海工作期间,他提出,要依托大都市的综合优势,坚持农业的科技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大局,多次就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创新进行调研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发出新时代“科技兴农”的最强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2018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科技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新形势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为根本支撑,占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最高端。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节本增效、质量提升、生态改善、现代经营等多项目标,加强生物种业、现代食品、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努力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打通农业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围绕解决“谁来种地”的关键问题,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组织形式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作业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让每个农民都挑上科技增收的“金扁担”。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