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民俗引领社会新风尚-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幻灯片

新时代新民俗引领社会新风尚

范晓莉
2019-11-22 08:38:07  来源: 光明日报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古壮寨的村民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上进行民俗展演。新华社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民俗是镶嵌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文化密码,承载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时代印记。节与时进,俗因时变。近年来,各地广大干部群众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现代与科技相得益彰,虚拟与现实共融合,线上与线下齐发力,为重要节庆日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音乐快闪、指尖祝福、灯光秀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民俗日益成为中华儿女传递人间真爱、诉说家国情怀的完美表达。培育好、引导好新民俗,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激发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育好、引导好新民俗。

  突出主题主线,唱响时代“主旋律”

  民俗,是指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表达了不同场域中不同群体的处境和利益,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权力和意志,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培育新民俗,就是要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民俗传承发展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今年,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祖国大地一批极具思想性的爱国新民俗蔚然兴起,“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快闪响彻大江南北,“向祖国表白”系列灯光秀映照天际线。具有仪式感的快闪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动人的旋律激起人们心中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国庆期间,八桂儿女自发开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主题活动,人们在骄傲与自豪中不断传承爱国之情、弘扬报国之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仅“国旗工程”在沿边沿海地区就有1513个创建点、149条国旗街、1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悬挂国旗50余万面,俨然成了红色的海洋。这些爱国新民俗,紧贴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诉求,深情演绎对祖国的热爱,既是一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爆发,也是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感怀期冀,共同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创新载体方式,不断增强感染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拥有各自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财富。这些文化瑰宝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被传播、被继承。培育新民俗,就是要加强创新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找准与公众感情共鸣的切入点,突出群众性、服务性、参与性,充分体现情感化表达、艺术化呈现、各类人群的全覆盖,注重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增强新民俗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让节日的文化传承更有活力、常过常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饮食和服佩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民俗传承的重要纽带。在线下,今年国庆黄金周,餐饮行业率先将吃长寿面融入节日生活,“国庆面”成为各地群众自发表达爱国情怀的一道新风景。广西日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在全区100多家粉店共同组织“吃碗国庆粉(面),为新中国庆生”的新民俗活动,号召广大读者、网友们“同吃国庆粉、同唱祝福歌、同爱新中国”,全区各地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其中,广西民族大学100多名师生身着各式民族服装“同吃国庆粉(面)”、桂林市万人“同吃国庆粉(面)”的场面蔚为壮观,八桂儿女以壮乡独特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特别是有的餐饮企业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开展向敬老院老人、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赠送“国庆面”等公益活动,及时向社会传递爱心温暖。在线上,新科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服装照”“我的年代照”“我向国旗敬个礼”等互动性创意活动,使传统民俗在悄然间嬗变更新,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我穿民族服装的样子”被顶上微博热搜,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参与。

  注重思想引领,凝聚最大“公约数”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民俗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感情认同和价值认同。事实证明,当人们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认同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国情怀就不再限于宏大叙事,而是通过更接地气的打开方式,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把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汇聚成全民族接续奋斗的磅礴动力。培育新民俗,就是要把牢思想“闸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认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和调动人们为伟大祖国拼搏奋斗、为幸福生活加油打拼、为壮丽事业开拓进取的豪情。

  各地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影片展演、红色文化体验、“我与国旗同框”等极富思想性的活动,努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将浓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其中,固化为各族群众一件件喜闻乐见的新民俗,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传承,收到积极效果。同时,打造“百里秀邕江”景观亮化工程以及70秒、70个镜头展示广西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营造了既庄重又喜庆的氛围,社会各界纷纷点赞。特别是随着电影“春节档期”“国庆档期”的诞生,逛影院成为大众的新民俗。今年国庆档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影片票房创造新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票房达1.1亿元,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从各自的生命体验出发,唤醒了“我”和时代、“我”和祖国的记忆,充分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其中所获得的思想升华远比票房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倡导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时尚

  昨天的时尚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民俗。新民俗一经形成、扩散和接受,便成为规范社会思想行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一种力量。培育新民俗,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传承和发展并重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除旧革新,着力摒弃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赓续老习俗,植入新风尚,激活新活力,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反向春运兴起,带爸妈孩子去城市过年”“打破传统,晚辈给长辈压岁钱”“博物馆里过大年”“短信微信送祝福”“红色旅游”“网络祭扫”等新民俗悄然兴起。

  据统计,9月12日至10月31日,桂林市新落成开放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游人如织,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的“一园两馆”累计接待游客3608批(次),计738869人(次)。各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过了一个隆重而有意义的国庆节。同时,各类媒体通过开辟专题专栏,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推送主流声音,引导群众尊礼俗、去低俗、废恶俗,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窗口。突出移风易俗的重点,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打好移风易俗的“组合拳”,让新民俗广泛传扬,着力引领社会新风尚。

  (作者:范晓莉,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国企工会深化改革应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工会要坚持增“三性”去“四化”的改革要求。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工会坚持“三性”,破除“四化”,回归工会工作本位,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 人工智能发展下劳动者知识技能重塑的建议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型建立的机器模仿人的思维、感知、认知和行动的表达系统,具有在广泛应用环境范围内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能力。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 新时代劳动竞赛的新模式与趋势探析

    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百年历程跌宕起伏,但未来光明无限,因为它是职工渴望的展示舞台,是企业期待的有利抓手,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并创新竞赛的机制、载体、方式、平台等,降低竞赛门槛,扩展竞赛领域,提高参与量和覆盖面,把最广大职工群众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实现“广泛开展”;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重点,设定目标、突出主题、丰富内涵、力求实效,实现“深入开展”;创新完善竞赛的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激励等机制,实现“持久开展”。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工会组织党的政治建设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的优良传统,是工会工作的准则和具体要求,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工会组织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