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见义勇为就该受到让人“眼红”的重奖-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聚焦】见义勇为就该受到让人“眼红”的重奖

毛建国
2020-06-03 07:12:0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新闻——

  近日,广东广州出台的《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申请或举荐时限、保障、奖励都作了详细规定,其中明确见义勇为的奖励标准为1万元到100万元,事迹特别突出、影响特别巨大的,还会酌情增加抚恤慰问奖金。办法同时规定,保安员、辅警等负有约定义务的人员也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

  百万重奖有点让人心跳,甚至让人“眼红”,但这是见义勇为者该得的。

  见义勇为是有风险的,有时候甚至要面临生命的威胁,而奖励永远都是事后的,没有人是奔着可能的奖励而去的。因此无论奖励有多高,都比不上这一股英雄情怀来得珍贵。

  在现实中,有一些见义勇为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人受到伤病困扰影响了今后的生活,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家人造成无法承受之痛。

  由于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这些“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况,对社会而言,“英雄流泪”有着刺骨的冷,也是人们不愿看到、不能接受的事情。

  提高奖励标准的直接目的,显然是让英雄及其家人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重奖之下,暖了英雄,更暖了社会。奖励代表着导向,从重奖的举措中可以一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什么值得弘扬,什么需要赞美。

  百万奖励,单纯从数字上讲,当然高,但相对见义勇为者做出的贡献,其实不算什么。谁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岛里,尤其是当遇到危险时,更希望及时伸来一双温暖的手。而重奖就是要向社会传递这个导向——见义勇为的精神没有过时,见义勇为者依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是值得追捧的明星。更重要的是要传递一种信心:勇者只管上前,“后背”交给社会,全社会都是见义勇为者的“靠山”。

  就在几天前,一则“小哥徒手爬楼救女童被奖励一套房”的消息刷爆朋友圈。重奖产生的蝴蝶效应,比喊一万个口号都有用。

  德不孤,必有邻;德有邻,必成景。可以预见的是,重奖之下可以涵养整个社会见义勇为的风气。面对见义勇为者,不仅要重奖还要常奖,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让每一个见义勇为者的生活在事后都能得到稳妥的保障。这不仅是对见义勇为者的回报,也是对社会价值的激励,从这意义上说,重奖见义勇为是一种“智为”——让阳光打在英雄的身上,温暖洒进每一个人的心房。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 “复读改应届”的艺人,有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自从有了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是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是避之不及。近日,《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仅登上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自己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 【你有多美】中国抗疫专家组为津巴布韦留下“拯救生命的礼物”

    中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帮助津巴布韦更好地应对疫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于5月11日来到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过去两周里,这支“中国军团”里的12位专家驱车上千公里,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疫经验,向当地医疗机构提供防疫建议并捐赠医疗物资。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航天“新生代”展现奔涌的青春能量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成立于2012年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了100多位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追梦青年,他们胸怀理想、勇于追求、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代”接力者,他们向梦而行的执著身影展现着奔涌的青春力量,让人欣慰、令人鼓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