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应尽快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经济观察】应尽快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2020-03-12 07:12:1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知名电商平台VIP会员用户在购买商品时,看到的价格比普通用户还高,质疑这家电商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针对此事,该电商平台在3月8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其一直都为平台新用户提供首笔订单的“新人专享价”,并在相应商品页面有专门标识。“三八”妇女节活动期间,“新人专享价”标识在商品页面上没有被正常显示,导致一部分用户产生了同一款商品价格不同的误解。声明还指出,该平台VIP用户始终可以在结算时获得9.5折优惠,绝不存在所谓大数据“杀熟”。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被指大数据“杀熟”的消息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但无一例外,涉及企业都会予以否认,这是为何?

  去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有关专家指出,该规定针对的正是互联网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但关于什么是大数据“杀熟”,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其概念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这可能导致相关企业与消费者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这就不难理解,企业被指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时,一般都会以新人红包、新人专享或系统出错等理由予以否认。

  有“新人专享价”无可厚非,毕竟每一个“新人”只能享受一次。但问题是,在上述电商平台,有个别商品,VIP用户看到的价格也高于“非新人”普通用户,而且VIP之间同一商品的价格也存在差异。还有媒体指出,该平台某款洗面奶竟有5个不同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以“新人专享价”来解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的形式具有隐蔽性。消费者一般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举证维权,这恐怕是大数据“杀熟”屡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从表面上看,大数据“杀熟”是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推送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从深层次来讲,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反映了部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有没有大数据“杀熟”,消费者说了可能不算,但也不能由企业说了算。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例如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相关配套实施条例,让企图靠否认来逃避责任的企业不再轻易过关。

  另外,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采取技术手段和采用技术设备,建立相应的大数据网上监管平台,针对有关电商平台进行全天候的在线监控,提高对各种隐性利用大数据实施的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通过大数据“杀熟”损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行为,要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查处。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人物

  • 关注疫情防控中的“新动力人群”

    关注和挖掘“新动力人群”,唤醒群体自觉,眼前看是为了精准防控疫情;中期看是为了赋能改革、提升治理效能;长期看,则关乎未来每个人技术化生存的状态,关乎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调适。这一话题以前看起来很远,现在看,不远了。

  • ICU护士长钟小锋:带着希望与死神赛跑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在奋力拼搏,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致敬“了不起的她”,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在湖北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代表,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钟小锋。41岁的钟小锋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工作了16年,3月8日下午,在国新办湖北记者会现场,她从容地分享着66天以来的抗“疫”故事和体会,感动了万千网友。

  • “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的病房邂逅:一起敬军礼!

    一双瘦骨嶙峋的大手、一顶崭新如初的棉帽、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名叫肖道清,是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走下来的老兵。

  • 一线抗疫群英谱|马凌:“疫情面前我们誓死不退”

    2月2日,载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8架大型军用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队伍中,来自大西北的心血管内科专家马凌,出任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