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零废弃博物馆”,点滴作为值得珍视-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文体

打造“零废弃博物馆”,点滴作为值得珍视

孙敏
2020-06-19 13:17:11  来源: 中国江苏网

  近日,故宫通过官微呼吁参观者一起参与“零废弃”行动,力争两年内打造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作为国内最红的博物馆,故宫的一举一动都自带流量,“零废弃博物馆”项目不仅为城市垃圾减量作出贡献,对其他博物馆和社会公众无疑也将产生示范效应。

  据介绍,故宫在今年1月就启动了“故宫零废弃”项目,将现实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分类后最大程度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减少终端处理量,最终做到零填埋或零焚烧。为实现“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旅游”,故宫专门成立了“零废弃委员会”,着力重新设计垃圾桶等硬件,调整位置摆放,改进规则设置以及游客引导方案等,在细节方面为其他单位和地方的垃圾分类和减量提供了参考,做出了榜样。

  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零废弃”,是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零废弃”真的可以做到吗?在质疑者看来,“零废弃”是一种乌托邦。的确,绝对意义的零废弃在现实中很难达到。已知世界上最著名的零废弃达人一年还要产生1个玻璃罐的垃圾,对于更复杂的社会系统,比如一座村庄,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难度就更大了。

  但“零废弃”的提出,其实代表着一种警醒,一个需要倡导与努力的方向。有人将“零废弃”总结为资源管理的3R原则:源头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以及回收循环(Recycle),使最终送往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减到最少,无限趋于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正如质量管理中的“零缺陷”理念。从统计上说,零缺陷不可能完全达到;但“零缺陷”的目标,意味着不轻易放过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指引产品质量持续不断得到改进。事实上,早在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提出一个目标:迈向零污染的地球。这号召人类不断追求和逼近这种理想,哪怕不能达到完美,也时刻提醒我们做得还不够。

  为了宣传“零废弃”,故宫“古为今用”,为我们找出了历史佐证:我国北宋年间就有“还魂纸”(再生纸)的使用技术;清代的雍正皇帝则在紫禁城里倡导过“光盘行动”,并告诫实在吃剩的东西万不可丢弃,人不能吃了,可以喂猫乃至晒干饲鸟。确实,在零废弃达人看来,世上没有垃圾,只有还没想到怎么用的资源。

  目前,全国已有46个重点城市实施垃圾分类。去年底,全国11个城市又开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随着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时尚,“无废”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科学实践已经证实,大到一座城市,实现70%到90%的零废弃或者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率是可以达到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100%零废弃能不能实现”这个问题困扰,倒不如更多考虑70-90%的零废弃我们用多长时间能够实现,怎样做才能实现。尽管过程可能挺难,但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点滴作为都值得珍视,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