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赵伟:箭杆河畔葫芦文化传承人
//m.auribault.com 2017-09-30 来源: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天津市宝坻区箭杆河畔,有一个集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葫芦文化村,人们称其为“葫芦庐”。

  今年48岁的“庐主”赵伟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目前在文玩界得宠的葫芦有范制葫芦、勒扎葫芦、火画葫芦、押花葫芦、针刻葫芦、刀刻葫芦等制作工艺类型。其中,赵伟最拿手的是范制葫芦。他的得意之作是端端正正的八不正百福葫芦。八不正,是典型的清代宫廷葫芦制式。上下两个肚子都要范制成见棱见角的方正形状,还要再有吉祥花纹。赵伟说:“从小学这个,做几个花模还是容易的,难的是范制的过程。”范制葫芦首先要把阳模雕刻好,然后反成阴模。以前是把木头直接雕刻成想要的葫芦形状,称作“桩子”或模子。“每个葫芦都要单独做一个石膏模,一次性使用。开模验葫芦,那就跟赌石没什么两样。营养不良的葫芦,缩在模子一角,固然失败;水大了或是肥大了,葫芦胀裂了模子,称为“炸模”,导致图案模糊变型,也是不行;极少能有一个范得非常漂亮、满范且花纹清晰的,就等于中了奖。经过几十年钻研,如今赵伟可以熟练地使用勒、扭、范、烙、雕、画,使本自天然的葫芦长得尽如人意,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赵伟与天津市许多学校合作,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小学生参观葫芦文化小镇,学习葫芦技法教学课程,现场参与画葫芦、烙葫芦和葫芦雕刻等工艺制作;为选择农耕文化的学生安排插秧、植树、摘草药和推独轮车等农活体验课程。同时这里也为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们安排了葫芦鼓、葫芦灯、葫芦虎、磨豆腐、编花篮、扎草人等数十种民俗体验内容。赵伟说:“‘葫芦庐’文化小镇的核心理念就是传承非遗文化、弘扬非遗文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宝葫芦’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本报记者吴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