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莎士比亚的“大家”:朱生豪的“书单”(图)
//m.auribault.com
2016-02-25
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 更多 |
朱生豪先生(资料图)
“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身精力,殆以尽注于兹矣。”
自1935年春开始只身挑战卷帙浩繁的《莎士比亚全集》,到1944年末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朱生豪人生最后十年的译书历程,在他的《译者自序》中化作如此轻巧而沉重的一句。
这位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译介史上的先驱,以32岁的短暂人生译出莎剧31部半,放到如今亦如不可能完成之任务,遑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代、物质条件。一本牛津旧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两本词典、因在战火中佚失而译了三个版本的《暴风雨》,加之疾病贫寒时的四处漂泊……如今的译者们是否过得太安逸,以致当年字斟句酌、苦心孤诣的传统尽失?
在朱生豪的日记、书信、传记中寻章摘句,拉出一张属于他的书单,会发现这清苦、哀怨的读书人亦有无异于常人的乐趣,以及超脱于俗世的精神。
两部词典
若没有苦译莎翁的十年艰辛,朱生豪会从事何种文字工作?他自己已有答案——编词典。
为了躲避战火而栖身夫人宋清如常熟老家时,朱生豪随身所带除了牛津版的莎翁全集,就是两部词典——一部是《牛津词典》,一部是世界书局出版的《英汉四用词典》。仍在世界书局工作时,他曾在书信中简单记述一天的时间安排,其中就有:“七点半起床,八点钟到局,十二点半吃饭,下午一点钟到局;办公时间除了尽每天的本分之外,便偷出时间来翻译,查字典……”
朱生豪1933年从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经当时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副主任林汉达面试,在此谋得的第一份生计,正是编词典。他在战时随身携带的《英汉四用词典》,其实是自己参与编纂的,所谓“四用”即求解、作文、文法及辨义。这本词典词条不多,部头不大,而主编是当时书局的编译主任詹文浒,也正是他授意朱生豪翻译莎剧的。
编辑:王莹
杨宪益:兴来纵酒发狂言 | 2009-11-25 |
斋林·旺多:把莎士比亚带到喜马拉雅的人 | 2009-11-25 |
林兆华戏剧游戏:我的手电筒决定哪些人亮相 | 2009-11-25 |
刘炳善:苦学追少壮 痴情耽莎翁 | 2009-11-25 |
郭沫若 弃医从文成大家 | 2009-11-25 |
臧克家曾忆梁实秋:面白而丰 风度翩翩(图) | 2009-11-25 |
“学霸”周清云名副其实 寝室藏书两千册 | 2009-11-25 |
刘心武谈文学创作与《红楼梦》研究(图) | 2009-11-25 |
“读书人”王强:书籍那么多,在我看来80... | 2009-11-25 |
甘道夫将来中国(图) | 2009-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