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赵文武:铁塔雄鹰银线情
//m.auribault.com 2015-05-1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勤天下无难事

  1988年,20岁的赵文武从大连电校毕业,分配到大连供电公司。这一年,正逢大连供电公司送电工区成立,赵文武成了一名送电工人,从此与铁塔银线结缘。从一名送电工人成长为技能尖子、技术员、带电班长、送电专业高级技师、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送电专业生产技能一级专家。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依靠的是“勤奋”二字。

  上世纪80年代末,输电线路还没有实行状态检修,设备的健康水平也没有现在好,高压输电线路连合成绝缘子都没有,所以,春秋两检的工作量极大。20岁的赵文武每天跟着师傅换瓷瓶、接引线……在五六十米高的塔上爬上爬下,常常220千伏线路的塔一天要干完8基,连续作业七八个小时,夏天,汗水湿透衣背;冬天,冰棱浸湿棉裤。赵文武是个朴实、厚道的年轻人,谈起他当时为什么能努力工作、热心技术学习,他说了大实话:“既然干上这一行,怕也没有用,只有把技术学扎实,自己才能安全。把活干好了,才有面子。”

  就是凭着这种朴素的想法,赵文武虚心向师傅学习,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相关技术业务知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参加工作后,赵文武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的不够,他又用业余时间“充电”,取得了大专文凭。参加工作两年后,赵文武代表工区参加大连供电公司送电专业技术比武,成绩优异,在12年技能比赛中曾蝉联四届冠军。

  2002年,经过14年的工作历练、已经取得大专学历、多次在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赵文武被工区从检修班调入带电班任技术员。调到新岗位,赵文武再一次把自己当成学徒工,虚心向师傅学习,向书本学习,很快掌握了带电作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一年后,赵文武被聘为带电班班长。

  “一年能检测几千片绝缘瓷瓶,这样的输电铁塔全大连市有2000多个。”赵文武表示,每年都会进行定期的检测,以保证整串的绝缘子良好。

  赵文武说的很专业,外行人根本听不懂,但却听明白一条:他们的工作很重要,工作量很大,工作很辛苦。

  没当班长时,赵文武只须管好自己,当了班长,就要带好一个班。因为技术业务水平要求高,就需要班组每名成员都要有较高的技术业务知识。然而,我们许多职工干起活儿浑身是劲,可一拿起书本就头疼。赵文武将班组工作中最重要的知识浓缩到几句通俗易懂的话中,每次作业前,谁干什么,怎么干,应注意什么事项,他布置得既细致又简明。

  对一项新技术,赵文武总是自己先弄明白,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对班组员工进行培训,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地融入实际操作中。他还组织职工开展互助互学,调动每一名员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随着大连供电公司近几年狠抓基础管理步步深入,赵文武更是在提升带电专业基础管理标准化水平上下了一番苦功。2008年,赵文武主持参与了对全部18项带电作业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作业前和作业后的工作标准流程,形成了完整的输电作业全过程标准化作业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了带电作业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大连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班组员工不断创新和改进带电作业方法和工具,先后有7项科技项目获大连供电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获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成果奖;并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一勤天下无难事”,赵文武靠勤奋,自己成了技术业务尖子;靠勤奋和善于动脑,又带出了一个奋发有为的团队。

  2011年11月10日,大连供电公司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赵文武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赵文武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在“500千伏导线上带电作业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利用航模直升机、飞行器在工作地点直接挂绝缘绳,通过绳索悬挂软梯,作业人员通过攀爬软梯在作业点直接等电位带电作业,免除了登塔、走线的全过程。将高科技设备应用于带电作业当中,为带电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拼博奉献、创造财富、幸福生活。”这就是铁塔雄鹰赵文武简单而平实的人生追求。(文/摄影 刘丽华)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