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我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20-11-30 04:59:52 来源: 人民日报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 活力彰显(“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人民日报记者 徐 隽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

  “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三五”期间,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今天,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显著成果。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00米,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长。但对民警刘晓钟来说,却感觉是这辈子走过的最漫长的一段路。今年年初,大量病人来到武汉市十一医院,在医院执勤的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派出所民警刘晓钟把一个个病人从医院大门口背到急诊室病床,短短100米,来来回回,刘晓钟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护目镜里的水蒸气模糊了视线。

  疫情防控期间,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

  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三五”时期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得到了实战检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曾经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强化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地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企业开办不到5个工作日就能办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化解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环形办事大厅内10个开放式的接访窗口,县级职能部门在这里常驻,就地解决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除调解员外,中心还邀请群众信任度较高的“两代表一委员”、农村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等,参与群众矛盾纠纷化解。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坚持传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源头化解矛盾。目前,像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已在多地实践。

  “十三五”期间,群众利益表达、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各类调解组织蓬勃发展,阳光信访全面推行,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更加完善。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打开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实时更新。截至11月27日,公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为620多万个。“老赖”信息不仅被网上公开,还面临不能购买机票、不能乘坐高铁、不能贷款等惩戒。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向拒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失信行为宣战,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3年攻坚战,各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366万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对此,各地通过信用立法等形式进行积极探索。7月1日,《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酒驾醉驾、医闹伤医、逃票霸座、骗取社保、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诋毁英烈等20种严重失信败德行为将纳入失信目录清单,并依法受到惩戒。与此同时,《条例》还对诚信行为予以奖励、激励。比如,规定对守信主体的联合激励措施,包括市场主体创新创业过程中,给予经费支持、孵化培育。惩治失信与奖励诚信结合,更加有效地提升了社会诚信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国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加快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加强部门、行业和地方信用信息整合,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推进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开等环节的分类管理,加强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用信息保护。

  浙江嘉兴等地推出“三治信农贷”,为信用情况良好、道德品行优良、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农户授信,解决农户融资渠道少、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引导公众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修身律己,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各地还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不久前,天津市西青区一辆小客车撞伤多人后逃逸。接到报警后,天津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立即启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一边指挥调度有关单位抢救伤员、现场勘查、布控查缉,一边根据报警提供的车辆信息,运用信息系统开展视频追踪。记者从视频记录中看到:犯罪嫌疑人一路逃窜,警方紧追不舍。案发两个小时后,警方成功拦截嫌疑车辆,当场抓获嫌疑人。

  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建设平安中国。

  6月以来,20多轮强降雨导致大江大河洪水并发,700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三峡水库遭遇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28个省份、7000多万人次受灾,是1998年以来最严峻的汛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家防总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日夜奋战,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全国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在灾情明显偏重的情况下,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与近5年同期均值比较降幅达51%和58%,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取得重大胜利!

  “十三五”期间,全国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高抵御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善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体系。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资源统筹利用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

  湖北宜昌市通过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实现民爆物品“不丢失、不流失、不炸响”和涉爆死亡安全事故“零发生”;吉林桦甸市37座水库架起了先进的监控设备,建起了共享的信息平台,水库及周边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实现汛期及时预警、安全度汛……如今,大量前沿科技被运用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领域,以加强对重点区域人流物流监测,排查客运、危化品运输等安全隐患。

  “十三五”期间,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构建。与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快建设。应急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的风险管控体系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编辑: 肖天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专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

  • 专题

    聚焦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