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合影”惊艳亮相 火星环绕器还有哪些独特本领-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地月合影”惊艳亮相 火星环绕器还有哪些独特本领

2020-07-30 09:34:30 来源: 人民网-科技频道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赵竹青)7月27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其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在距离地球家园120万公里处回望,拍下了地月合影的珍贵一幕。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辉映。

  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的黑白地月合影。左侧为地球。(国家航天局供图)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随着地月合影的惊艳亮相,集诸多本领于一身的火星环绕器也率先进入公众视野。它有哪些独特之处?又将带着怎样的使命飞向火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模拟图,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环绕器将经历三次“变身”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分为“绕、着、巡”三步走。记者从负责火星环绕器总装、集成和试验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海航天八院812所获悉,在这三个过程中,环绕器将经历三次“变身”。

  约七个月的飞行过程中,环绕器首先作为飞行器,将着陆巡视器送至火星着陆轨道;待成功释放着陆巡视器后,环绕器作为通信器,为着陆器建立与地球之间中继通信链路;通信工作结束后,环绕器作为科学探测器对火星进行遥感探测。

  飞行时间长,面临环境差,控制要求高,空间动作繁,这是属于环绕器的四大“特点”,不仅任务繁重,其难度也是空前。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建立对地姿态模拟图(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光学导航:它有一双明亮眼睛

  刚刚“出炉”的地月成像,由环绕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摄完成。

  据了解,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测器的‘眼睛’。”八院控制所光学导航专家打了个比方,“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着飞向目的地了。”

  据介绍,这是支撑我国未来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光学自主导航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

  也就是说,这一“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还能自主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没有外部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主找到前进的道路。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天线、太阳翼展开模拟图(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天线展开:精雕细刻的“敏感神经”

  发射当日,“长征五号”火箭升空后的第37分钟,便迎来了星箭分离的重要时刻。此时,火星环绕器的太阳翼和各类天线便逐步启动展开模式。

  “火星环绕器共有7个种类12个活动部件。”火星环绕器主任工艺师张则梅介绍,这12套机构的各式花样展开,完全由八院812所首次独立承担。

  火星环绕器活动机构和天线展开不仅多,而且都很长。最长的高增益定向天线长达2.5米,安装时需要折叠六次,这也成为环绕器总装过程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火星环绕器总装主岗王利民告诉记者,在初样阶段,试验过程中发现了天线展开后无法正常合拢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精度不够。总装团队立即行动,再次复核数据、优化软件算法,量身定制工装,从早到晚忙碌不停,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家紧锁的眉头再次展开。经过初正样多次装配验证,平衡精度达到了万分之五。

  型号调度王克寒说,环绕器的天线长,为保护其在展开后不受损坏,在天线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从不停歇,一站就是一整天,甚至通宵达旦。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火星环绕器也从一个个零部件逐步成长为“国之重器”。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研制现场(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层层“外衣”: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天问一号”从地球飞往火星需要7个月的时间,加上停泊火星轨道的3个月,在火星车开始工作之前,火星环绕器需要独自工作10个月。

  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它将经历一系列太空中极端环境的考验。为了确保火星环绕器在低温下正常工作,对它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

  负责卫星热控实施的工艺师蒋谌立告诉记者,低温下穿的“衣服”被称为热控隔热组件,业内称低温多层,均采用自动缝纫机床及裁割机完成。火星环绕器由于其舱体结构大,它的“衣服”面积达到了30平方米,是一般卫星的2倍。

  “天问一号”不仅要面对低温考验,还要经得住高温。火星环绕器使用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SAST9000平台,安装了3000N的大推力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这对发动机附近的温度防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高温多层使用的是不锈钢箔及铝箔,边缘锋利,加工及安装难度非常大,极易割伤操作人员。”蒋谌立介绍说,为了保证操作安全,安装前,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防割手套和护目镜,先在多层标注安装孔位置进行预装,逐个打好孔后再用不锈钢丝穿套安装。

  在他看来,操作人员宛如工艺大师在精心雕琢着“艺术品”,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缝隙都分毫不差。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研制现场(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仿真模拟:千百次的锤炼

  每一个航天器在诞生前,可以说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也就是说,在正式“飞天”之前,必须要经过无数次地面仿真模拟试验,提前反复验证,尽力确保万无一失。

  据812所试验中心副主任张利介绍,火星环绕器很重也很“胖”,测点、通道、工况多,试验时间跨度长,与振动台连接状态需按要求不断调整,仅初样期间的一次振动测试,其加速度和应变测量通道就高达372个。

  尤其在试验过程中工况切换时,产品外观、紧固件、试验设备、试验数据、试验结果都要进行检查确认。“为了确保试验成功,试验人员在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都严格检查产品状态,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张利说。

  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下,5500万公里外的火星终于不再遥不可及。而“天问一号”所走的路,也将注定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见证着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想着梦想迈进。

编辑: 高冲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