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英雄之城,安全之城(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武汉:英雄之城,安全之城(图)

2020-04-23 04:57:57 来源: 光明日报

  4月20日清晨,武汉市出现朝霞美景,天空云彩斑斓,美景如画。彭琦摄/光明图片

  3月20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中)护送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去做CT检查。为确保患者有充足供氧,医生胡世颉推着氧气瓶随行。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摄

4月13日,汉口站站前广场重现忙碌景象。彭琦摄/光明图片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武汉吉庆街正在渐渐恢复活力。图为4月18日雨中的吉庆街。赵广亮摄/光明图片

  4月22日,武汉解封第15天。寒冬退却之后,春天已经浩荡而至,用一片盛大的绿色染满林间枝头,点亮整个江城。

  另一种绿,也正成为映照武汉的最美春景——4月18日,全市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整体降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以红、黄、绿分别标识高、中、低风险的湖北疫情图,终于从“三色图”变为“单色图”。

  从触目惊心的红,到生机盎然的绿;从全国疫情最严重城市,到安全感持续回升的温暖家园,“城市烟火气”一天天回到街头巷尾、寻常人家,曾经停滞的公共交通、生产经营,在“重启键”按下之后,正等待着按下“加速键”的那一天。

  自1月23日“封城”至今,艰苦卓绝的武汉保卫战稳扎稳打、捷报频传。这背后,是大国领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有力部署,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大爱付出,是英雄城市、英雄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隔一座城,护一国人”的坚韧阔达。

  波澜壮阔的战疫历程仍在持续。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时代篇章,将继续以此为刀笔,镌刻于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书写在全球抗击疫情史册当中。

  1、“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走在日渐喧腾的武汉街头,感受到的是“保持防控成果”与“恢复社会运行”两股力道并肩而行——

  4月22日,全市517条城市公交、地铁全线网恢复正常运行;武汉动物园恢复开放,生于4月8日的小矮马“解封”、小麋鹿“重启”与游客首次相见;武昌区“百米过早一条街”上,已有七成店铺开门营业。复工复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堵车的“甜蜜烦恼”越来越多,东湖绿道上惬意散步的居民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小区门口封控监测毫不放松,公交场站体温监测毫不放松,商场公园健康码扫码登记毫不放松。配戴口罩、减少交谈、保持1.5米间距,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人们习惯成自然。

  一场经济发展战有序推进。浴火重生的武汉,努力实现中央最新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带着前期成果稳步迈进新阶段。

  回顾3个月前,当疫情突如其来、警报遽然拉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和政府科学研判、果敢布局,以雷霆之势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来自中南海的重要指示坚定有力,“全国一盘棋”的决策部署紧锣密鼓。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一次特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一项项防控疫情的重要原则在会上明确提出。

  同一天,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两天后,中央指导组在湖北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当时的武汉,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大量感染者往返于医院和社区,加强源头防控成为最迫切的任务。

  2月3日,中央指导组就社区“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作出部署,先后发起三场以社区“阵地战”为基础的“攻坚战”。

  ——第一场,“拉网排查”。2月6日,推动武汉市召开社区排查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市421万户中,共排查出确诊和疑似患者6326人。

  ——第二场,“集中收治”。从全国调集167辆负压救护车,抽调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和公安民警等组成转运队,边排查、边收治、边清零,24小时昼夜奋战,2月16日,实现新增病例收治日清日结。

  ——第三场,“清底排查”。2月17日,针对前期排查存在盲点,再次发起为期三天的清底大排查,发现居家确诊患者1275人、疑似患者1436人、密切接触者9105人。至19日,实现社区确诊患者存量清零。

  一手抓社区防控阵地,一手抓医疗救治阵地。

  如何解决突出严峻的“人等床”问题?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应运而生。

  ——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数千名工人火速集结、上百台机械同时进场,仅用10天,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再用12天,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建成交付。

  ——2月3日形成决议,2月4日动工改建。2月5日,首个方舱医院正式“开舱”。19天内,16座方舱医院投入运行,1.4万张床位让轻症患者容身无虞。

  ——一批定点医院迅速改扩建。武汉同济、协和、省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纳入名录,定点医院从35家增加至86家。

  能收治,还要能治愈。1月底,武汉市累计报告的确诊和疑似患者超过10000例,而治愈率只有14%。中央指导组把“提高治愈率”作为重中之重,先后35次就医疗救治进行专题研究,23次到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实地考察,听取一线专家和医务人员意见建议162人次,提出注重关口前移、统筹重症轻症、科学精准施治的总体思路。

  与此同时,依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人员千里驰援,重症、呼吸、感染等专业精锐力量云集荆楚,他们和武汉11万医护人员携手并肩,筑起了抵御疫魔的血肉城防。

  举一纲而万目张。在党中央有力部署之下,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发出夺取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全面胜利的总攻动员令,极大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

  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双为零,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3月25日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4月8日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从未离开过武汉人民。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前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在灾后的春天里挺立而起。

  2、“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

  4月21日,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在院人数首次降至两位数97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降至15例。累计治愈出院人数已达46367例。

  一条条生命从死亡线上被拉回,这背后,是白衣战士们的日夜守护、奋勇搏击。

  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月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经历了“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在这个全市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所有医生护士全部到岗;全院21个病区全部腾空,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他们不会孤独地战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武汉被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坚实托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白衣披甲、逆行出征的医疗队伍里,“院士团队”“四大天团”“重症八仙”……全国医疗界精英汇聚、尽锐出击,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铿锵誓言。

  许多人都记得两张刷屏网络的照片,一张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丽出征前挽袖打针,另一张是她遍布压痕的脸。像她一样,几乎每位医护人员在出征之前,都以家国大爱战胜未知恐惧,在亲人送别的泪眼中,留下勇毅动人的表情;而他们被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勒出的血痕,被赠予一个美丽的名字:天使印记。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在病房里,每一天都上演着生死竞速,白衣战士们用坚定的信念、精湛的医术,一次又一次扼住死神之手,守护病人的生命之火。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会习惯性地关注患者们的手指和脚趾。他发现,有的病人虽已恢复意识,但其脚趾会发紫甚至发黑,说明其脏器存在微血栓,甚至可能衰竭。

  针对这种情况,协和医疗队提出了提早实行抗凝治疗的原则,给重症病人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使用足量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紊乱状况,为患者筑起了生命的防线。

  白衣天使的到来,不仅给患者以身体的疗愈,更给其以心灵的抚慰,像阳光驱散阴霾,洒下光辉。

  在汉阳体校方舱医院,山西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李红梅和队友在防护服上写下“烤冷面和刀削面支援热干面”“一起回家”等字样,鼓励患者们乐观面对;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援鄂医疗队90后医生刘凯护送87岁危重症患者王欣出病房做CT,在夕阳中驻足,让老人尽情沐浴余晖。出院那天,王欣接过编号为1399的“战胜者”证书,拉起心爱的小提琴庆贺新生……

  不负心血、不辱使命,经冬历春,终见曙光。一个个方舱医院清空休舱,一位位重症病人治愈出院,一批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使命,荣归故里。

  目前,仍有20名援鄂医护人员继续留守武汉,指导重症救治工作,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左祥荣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左祥荣说,“等到武汉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打赢这场最后的攻坚战,才是我们回家的时刻。”

  “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盛赞医护人员。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功勋历史见证,他们的大爱人民铭记。

  3、“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4月15日11时,武汉天河机场。3架飞机满载着湖北捐赠黑龙江的医用物资飞向绥芬河市。

  5万套医用防护服、10万只N95口罩、大量医疗救治设备……“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用真诚行动,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武汉战疫,无论是疫情严重的至暗时刻,还是迎来曙光的春暖时节,志愿者、公安民警、社区干部、清洁工……一个个战斗在前线的普通人,成为撑起这座城市最寻常却也最雄厚的力量。

  他们中,有暗夜里熠熠生辉的黄马甲——4月17日23时,洪山区珞喻路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外人行道上,通信维修工小曾和同伴们钻进下水道里忙活……

  他们中,有代表着敬业与爱心的红马甲——4月21日上午,武昌区水果湖街道机安社区同成富苑小区门口,社区干部王蕾忙着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扫码、测温、登记身份信息……

  和王蕾一样,下沉干部李文莉也身穿红马甲战斗在社区。2月5日以来,李文莉每天往返50多公里,到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康寿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入户排查、买药送菜、消杀防疫……

  90后陈蕊蕊在武昌黄鹤楼街道一家隔离点做志愿者。73天的时间内,她共服务了289位隔离人员,还捐款购买生活物资,送到社区生活困难的老人家里,并义务献血。“这些日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勇往直前!”陈蕊蕊十分坚定。

  他们中,还有象征着生之希望的“白大褂”——很多武汉本地医护人员虽经受苦难,但来不及喘息疗伤便披甲上阵。他们心里,病人的安危更重要。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主任董芳,挽救了4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却无暇救助成为重症患者、同是医生的丈夫。幸而,丈夫陈伟在其他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挺了过来。“希望疫情尽快结束,那时候,我再弥补对家人的亏欠!”董芳在心里默念。

  有人救治身体,有人守护心灵。疫情发生后,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就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协会常务秘书长杜?尘?托睦碜裳?γ敲刻旖犹?00多个求助电话,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疏导。“只要社会需要,我们的义务服务就会持续下去。希望能给患者和家属们一根心灵的拐杖,帮助他们摆脱悲伤,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杜?尘?怠?/P>

  4、“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发出倡议。

  面对疫情,世界各国对命运与共的思考更加深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近来,“1918年大流感幸存者给2020年的提醒”成为微博热搜话题。一位105岁的幸存者提醒世人:“我不想看到悲剧重演,人人都要当心。”另一位107岁的幸存者则表示:现在人们应该彼此当拐杖,一起渡过难关。

  既要自助,也要互助,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深受感动。”4月16日,韩国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动情地对媒体说。此时,距他2月20日“逆行”武汉履新已过去近两个月。在这位亲历者看来,中国采取了严格、彻底的防御对策,进行了正确管控,中国人民遵守和呼应政府的政策,这些经验对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汉抗疫历程一定会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个月前,武汉遭遇至暗时刻,姜承锡喊出口号:“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两个月后,武汉涅??重生,他的口号也发生了变化:“湖北必胜!韩中必胜!全球必胜!”

  话语变化的背后,折射出当前全球疫情多点暴发、迅速蔓延的严峻局面。短短两个多月,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超过200万人,传播速度和影响规模史上罕见。

  这是一个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的地球村应是携手抗疫的大舞台,而非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方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疫提供支持,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我们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看到意大利入住酒店送给自己的感谢信,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护士长唐梦琳深受感动。3月11日,中国专家组启程赴意大利,唐梦琳作为专家同行。他们带去的不仅有援助物资,更有中国抗疫的丰富经验。到达的第三天下午,专家组前往罗马大学医院了解情况,并向意方详细介绍中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类似的经验传递及物资援助,正在多国进行……

  一座城市焕发新生,整个世界需要携手奋战。带着武汉保卫战的重大成绩,中国有理由告诉世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才能以强大合力赢得这场艰巨斗争;中国有信心告诉世界:只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蔡闯、王斯敏、晋浩天、章正、安胜蓝、刘坤、张勇、曹元龙、李盛明、张锐、姜奕名、刘宇航、卢璐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陈怡、杨逸夫 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王培尧

编辑: 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专题

    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