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保卫战中英雄的人民:人在城在 不胜不休(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武汉保卫战中英雄的人民:人在城在 不胜不休(图)

2020-03-14 09:18:58 湖北日报

  3月11日,江岸区文卉苑社区,志愿者把为居民代购的物资送到网格便民服务点。文卉苑社区是武汉最大的廉租房小区,为了方便居民代购物资、取药和拿快递,避免取货时人群聚集,社区按网格划分出10个便民服务点,由网格员、下沉党员和志愿者值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李墨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

  ——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除夕前夜,在中国版图上通衢九州、位居“天元”的大城武汉,突然寂静下来。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止运营。街头不再熙攘,小巷里不再有热干面的香。

  服从疫情防控大局,为阻断新冠病毒向全国蔓延扩散,近千万留守的武汉人民,用一己“隔离屏障”,护山河手足无恙。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与城市共同进退、生死相守的,除了白衣战士、党员干部、建设先锋、公安干警、科研力量,还有坚韧顽强的平民英雄:

  ——他们是奉献大爱的万千志愿者。

  不论年龄,不分职业,社区街道、交通保障、医院方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他们是英雄的武汉人民。

  顾全大局,守望相助,以万户千家的阻隔坚守,换取冰雪消融、疫去春来!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鼓舞、激励着冲锋、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

  所有“奇迹”,都是平凡人的壮举

  “我就一个人,出了问题也不怕!”

  那一天,得知医院急需保洁人员,55岁的环卫工潘斌伏第一个报了名。

  朱红友、陈秀芹、满彩美……连同潘斌伏在内的21名环卫工,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

  “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

  那一天,快递小哥汪勇看到武汉金银潭医院一名护士的朋友圈,瞒着家人接下了单。“一天接送一个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人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务人员能救好多人。”他说,我接送的是救命的人!

  “只要我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

  那一天,54岁的志愿者何辉,再也没有醒来。疫情发生后,他一直义务驾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帮忙运送物资。无情的病毒击倒了他,无数的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们,是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却用一次次坚定的前行,滴聚成忘我大爱,温暖着受伤的城市,也温暖着每一个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志愿者们奋勇争先,为众人抱薪于风雪。

  武汉启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后,短短7天,报名人数超过7万人。

  “你在,我在,我们的城就在!”“我的城,我来救,武汉不哭!”

  没有退缩,医护鏖战的时刻,他们冲了上去——

  不惧风雨,外卖小哥吴辉,将一份特殊的牵挂送到中南医院呼吸内科。只因订单的备注里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

  90后肖雅星,腾出自家酒店免费供医务人员居住。据悉,300多家酒店先后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80多名轻症患者,自发成立4支病友志愿者小分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消杀、保洁、取餐,并为其他重症病友量体温、端水喂药。

  没有犹豫,交通中断的时刻,他们冲了上去——

  铁路工人饶曲,开着借来的厢式货车,连日为多家医院义务运送捐赠物资。微信群里,他只给朋友留下一句话:“万一我不幸‘中标’,请照顾一下我的家人。”

  “疫情不散,车队不撤!”美慧快运爱心车队发起人张涛,自己啃着方便面,却自掏油费12万余元。

  “武汉不怂”爱心车队发起人赵洋,车队规模从几个人壮大到1600多人。90后武汉小伙陈述杰,发起成立“善缘义助”志愿自驾车队,应者4000余人……

  若有战,召必回!为服务武汉1159个社区,武汉向社会紧急征召6000台志愿车辆。数千车辆集结完毕,仅仅用了一天时间。

  没有放手,社区阻隔的时刻,他们冲了上去——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连续12个小时跑了12家药店,为60位患者买药。因为带去的箱子装不下所有药物,索性将其中小份的药串成两大串,挂在自己的身上,被网友称作“药袋哥”。

  湖北省纤检局职工张心伶,自告奋勇到金银湖街道园博社区当志愿者。自小区封闭管理后,她帮助近300户居民累计采购约10万元生活物资、共1.5吨。

  她既是“团长”,又是“打包工”和“搬运工”,常常推着满载100公斤货物的平板车,绕着小区挨家挨户送货,最忙的一天在小区来回走了15公里。

  光谷豹?式滞蚰晏ㄐ∏??欢?2岁的老两口每天在楼栋门口义务“站岗”。

  爹爹叫董光余,婆婆叫王翠娥,都是豹?式中淼甏?组的普通村民,也是小区25栋的居民。

  他们或许是武汉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老人说:“为大伙守门不图啥,国家有难,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舒坦。”

  省委书记应勇在武汉多个社区、商超看望慰问志愿者时强调,广大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毅然投身抗疫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成为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关心关爱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

  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所有的“奇迹”,都是平凡人的壮举。

  我们这代年轻人,可以承担重任了

  “17年前SARS侵袭的时候,大家都在保护90后、00后,现在我们来保护大家。”

  “请相信,我们这代年轻人,有担当、有勇气、够坚定,可以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了!”

  “全城坚守,举国战‘疫’,身为国之青年,如何能置身事外,如何能当逃兵!”

  抗疫斗争中,昨日父母眼中的孩子,正在成为共和国的中坚力量,成为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不负人民——

  倒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同样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病区抢救了40个病人后倒下,再也等不到与未婚妻的婚礼。

  不负青春——

  青山区方舱医院里,90后武汉女孩华雨辰,站在塑料小凳上为大家广播,唱响“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她当过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驾驶员,当过运送救援物资的搬运工,当过值守路口的体温检测员。她说:“我不是医生,不能冲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但作为一名武汉的年轻人,只想站出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隔离点如果要人做卫生,缺人就让我去,我当过兵,可以做重活!”95后大学生邓若斌,为了申请去医院做一名清洁工,三度请缨。

  在疑似患者检测核酸和留观治疗的武昌区瑞华医院,他每2小时清扫1次,1次20多个房间。一间一间,一遍一遍。

  不负担当——

  90后女孩田友君,在疫情防控战中自愿成为一名救灾物资配送员,与其他男性志愿者一起干着脏活重活。四五十斤一桶的消毒液、酒精,柔弱的她只能用尽全力抓着边沿,一点一点挪着搬运。

  舅舅在疫情中去世,第一次经历失去亲人的田友君,收拾起悲伤,第二天又奔忙在运送物资的路上。

  为了节约,一个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田友君要反复戴两三次。面对感染风险,她说:“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尽快把物资运到医院,能帮一点是一点。”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重大斗争中,这些90后、00后所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责任,令人动容。

  为年迈老人擦身倒便盆时,有你;不顾危险连夜转运社区病人时,有你;风雪中挨家挨户为居民送菜时,有你;每天开车16个钟头接送医护人员时,有你;失去亲人却仍含泪坚守,只为让更多人活下去,也有你……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他们守护我们的城市,我们守护他们的孩子!”

  黄皓的爸爸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一直坚守在救治一线。得知黄皓喜欢日本动漫,武汉大学日语专业的大二学生陈婉怡每周四次对她进行日语辅导,每次一个多小时。

  在专门为她建立的“黄皓辅导群”,武汉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队员范凯?负责教英语,邹小云教历史。

  在武汉大学,865名大学生志愿者投身线上家教,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雷神山医院等100多家医院的556名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服务,义务辅导。

  “我的肋间有很严重的神经痛,每天都睡不好。”武汉市民张先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邻里”,在线向志愿者求助。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庆,耐心教授不同的按摩手法,引导患者放松情绪。

  该校第一临床学院共招募74名研究生,组成医疗志愿服务队,24小时在线为176个社区的居民提供防疫知识宣传、医疗咨询、心理辅导,累计服务居民逾2000人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英雄。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一个个夏思思、彭银华、华雨辰、邓若斌、田友君,在危难时刻、风雨之中,用无怨无悔的青春“逆行”,书写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每扇窗后的坚守,都是捍卫家园的战斗

  从烽火硝烟和峥嵘岁月中走来,历史一再证明,无论何时,无论何境,武汉人民都从不曾被击垮,更不会倒下!

  顾大局、为大家;隔一座城,护一国人。以身筑墙,人在城在!

  疫情暴发之初,医用物资频频告急: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护目镜告急……

  不能让白衣战士“赤膊上阵”!武汉各界紧急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医疗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战场。

  以更严格的封闭,换取最大的安全,武汉在全市范围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

  不讲条件,响应号召,千万市民,万家闭户,开启了长达30余天的闭门坚守……

  他们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

  2月21日晚,一支来自湖南的医疗队,入住武昌茶港社区一栋居民楼对面酒店。

  由于社区防控,无法当面致谢,这些武汉居民便在窗户上,用标语与英雄隔空对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共同的话语,感动了白衣天使,也暖哭了小区的居民。

  这是邻里的温情守望——

  “我屋里面粉用完了,哪个借一点?”

  “我家有!一会儿挂到你家门口,顺便带点酵母给你!”

  “我家的菜快吃完了,怎么团购?”

  话音刚落,社区微信“团长”就贴出了第二天的团购菜单,肉禽蛋奶应有尽有。

  有人把好不容易购到的鲜鱼,送上隔壁老人的饭桌。

  有人把刚买的白菜、菜薹、萝卜,都分给了社区居民,分文不取。

  这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三阳社区,9岁的高若斐因爸爸要去派出所值勤,妈妈忙着为社区居民买菜买药,带着4岁的妹妹,学会了整理床铺和衣服,学会了帮妹妹洗澡、做早餐。

  从小学到高中,十几门云端课程、各校名师同步在线授课,令在家的孩子停课却不停学。

  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在拼搏。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截至3月11日,武汉无疫情小区达到3945个,占该市比例55.5%;无疫情社区225个,占比达16%;无疫情村、大队1592个,占比81.9%。另有11个街道、乡镇申报无疫情街道。

  这些日子,武汉人说得最多、听得最多的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提及武汉,钟南山院士哽咽了: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我曾在武汉停留36小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动情地说,武汉人民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鼓舞。他们让我看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社区、国家甚至是全世界远离疾病的侵害,令人动容。“我想让武汉人民知道,世界知道你们所做的贡献。”

  滔滔长江水,滋养出英雄的城市,哺育出英雄的人民。

  在与病魔的较量中,一个个英雄的模样,将铭刻在人们脑海。

  是他们,书写着这座城市成长史中荡气回肠的篇章!

编辑: 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 专题

    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