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难中之难”如何脱贫?西藏“三岩人家”走出金沙江-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新春走基层丨“难中之难”如何脱贫?西藏“三岩人家”走出金沙江

2020-01-08 22:16:36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新春走基层”暨“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主题采访活动昨天(7日)启动。从2011年以来,新闻战线每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今年(2020年)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

  西藏从2016年开始,在全区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6.6万人。位于西藏与四川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三岩片区,正是西藏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记者走进高海拔地区的“三岩人家”,看他们如何走出金沙江,打开新天地。

  在拉萨北郊的一所职业学校,正在接受厨师培训的37位年轻人,都来自昌都市贡觉县,也就是被称为西藏脱贫攻坚“难中之难”的三岩片区,那里离拉萨1400多公里。就在上个月,他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了拉萨市达孜区幸福新村安了新家。

  记者:那你觉得喜欢这样的新生活吗?

  拉萨市达孜区幸福新村居民 阿仁:喜欢。因为老家的话,交通不便。房子这边更好,路这边也好,房子更大。

  20岁的阿仁,打算学完之后开一家餐馆。阿仁他们的老家雄松乡,位于藏东昌都市贡觉县,一个多月前,记者曾经探访过那里。

  从贡觉县城通往雄松乡,128公里,沿途要翻越两座近5000米的大山,大雪中车子不时侧滑,旁边就是万丈深渊。记者在西藏工作十多年,这是遇到的最难走的路。

  雄松乡是个半农半牧乡,人均耕地只有0.8亩。全乡现有的318户中,有238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超过70%。因为地势陡峭,村民只能把房子建在斜坡上,村民阿旦刚刚报名要参加扶贫易地搬迁。

  雄松乡乡长 蔡海明:阿旦,搬迁的行李准备好没有?

  雄松乡夏亚村村民 阿旦:都准备好了。我以前去过拉萨达孜区那边,就是觉得那地方好,所以就报的那个地方。

  47岁的阿旦,从小就居住在这片大山里,碉楼是他们的传统藏式民居,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三楼储物。阿旦家有5个孩子,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依靠种地、放牧、挖虫草,加上巡山护林的公益性岗位、草场补贴等,他家收入有4.8万多元,算是脱了贫。但村里的自然条件恶劣,种地没有出路。

  央视记者 陈琴:我脚下的这个地是村民的坡耕地,坡度至少有30度。而全乡的1550亩坡耕地,坡度都在25度以上。这样的地被称为旱地,全靠老天下雨,没有任何浇灌,所以它的收成是非常差的。

  雄松乡夏亚村村民 阿旦:如果雨水不好的话,(青稞)产量200斤以下,有时候还要到县里去买1000斤到2000斤粮食。

  2018年5月,西藏正式启动三岩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包括拉萨、林芝、山南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但是故土难离,阿旦家在第一批搬迁时也没有报名。

  记者:是当时有什么顾虑吗?

  雄松乡夏亚村村民 阿旦:第一次没报名去拉萨是因为做生意也没有本钱,而且也不会做生意。担心小孩上学后,不好好读书,有可能学坏。

  贡觉县县委书记 扎西:我们把老百姓带过去以后呢,安置点上一个一个地看,我们县级领导干部一起来到三岩片区进行蹲点,进村入户,一户一户地做工作,把政策宣传清楚。

  看到了第一批搬迁的村民,住进了新房子,有了更好的收入,阿旦决定:从大山搬出去。上个月初,阿旦一家和137户“三岩人家”一起,坐上了搬迁的大客车。路上开了四天,终于来到了拉萨市达孜区幸福新村,搬进了新居。

  阿旦家的新房有9间屋子,225平方米,全家九口人,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客厅、卧室、储藏室,一应俱全。

  政府还为这些新搬来的群众,每户都安排了帮扶的干部,对接生活、就医、就业、就学等问题。

  拉萨市达孜区副区长 次旺多杰:到家里面,比方说使用电器也好,还有家里面的水呀、电呀,这些所有的全部是一个一个地教了。同时给他讲解一些达孜区的相关政策这些方面。

  搬迁出来的孩子们,就读的新学校是达孜区中心小学,因为已经放假,学校专门安排了一次参观活动。校园、跑道、飞机模型,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学校还开设了20多个兴趣小组,这些都让带队的贡觉县雄松乡小学校长央宗很满意。

  贡觉县雄松乡小学校长 央宗:那边的话,一半教学,一半可以说是放牛的那种。学生家里面缺乏劳动力,然后不得不请假。

  记者:那到这里来就是完全可能保障。

  央宗:完全,学生全部都可以全心地投入到教学上。这次搬迁,一直在为小孩儿们感到开心,特别特别地开心。

  经过政府的免费培训,现在,阿旦和他的两个大女儿也分别找到了保安和食堂服务员的工作,平均每月工资都超过了3000元。达孜区还有100多家企业,今后,还将为搬迁出来的新居民提供更多的岗位。

  拉萨市达孜区副区长 次旺多杰:目前的话有一百四十多岗位,然后一家一户都有岗位,同时的话,家里人有的多的有两个岗位,然后下一步的话就是通过保安、保洁、厨师,有三百多个进行培训,然后过完年以后就完全可以上岗。

  从大山深处搬到拉萨城区,从农牧民变成居民,幸福新村正在一点点地变化,三岩片区的人们,对2020年充满了希望。

  拉萨市达孜区幸福新村居民 索朗卓嘎:希望跟我不一样,孩子要考上大学。

  拉萨市达孜区幸福新村居民 次仁俊美:学好以后开个小餐馆,慢慢就家里全部好起来,过上幸福生活。

编辑: 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20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年大型主题策划《奔跑的人》

  • 专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