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科研成果 不再“躺着睡觉”-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西南交通大学:科研成果 不再“躺着睡觉”

2019-01-25 04:53:25 人民日报

西南交通大学以权属改革推动专利市场化——

科研成果 不再“躺着睡觉”(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高速度、零噪音”——成都市双流区一处工业园上空,一列“熊猫”主题空中列车高速运行,牵引动力创造性地由锂电池包替代了高压电……

  这款列车正是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成果之一。改革通过将知识产权的70%分割给职务发明人,一系列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开始加速向市场转化,将曾经“躺在实验室睡大觉”的科研成果,“赶”向市场。“个人或科研团队、学校、学院三方按7∶2∶1分配,让科研人员真正分享到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介绍说。

  受现行《专利法》职务科技成果属国有资产规定限制,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2015年,西南交大开始探索相关改革,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赋予高校的完全成果处置权和奖励权,将职务科技成果的“纯粹国有制”变成“国家和个人混合所有制”。

  “发明的核心关键技术能覆盖大产业,造福更多患者,若成果只能躺着睡觉,你却无能为力,怎么会甘心?”20多年潜心研究心血管支架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楠说,“改革后,团队成员热情高涨,开足马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目前,黄楠团队又开始了可降解镁合金心血管支架、可降解骨螺钉、骨夹板的研发和转化运用。

  通过专利权人变更:发明人团队组建的公司可以与西南交大共同持有专利权。“这项改革改变了过去‘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表示,改革首次从学校制度层面确认了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使职务发明人“晋升”为与学校平等的共同专利权人,从“分粮”变为“分地”。如今,职务发明人只需持一份高校盖章文件即可到知识产权局完成专利分割确权手续,大大减少了职务科技成果确权分割的冗余程序和时间成本。

  创新“智源”转变为市场资源,改革政策的催化效果快速凸显。2010年至2015年6年间,西南交大只有14项专利得到转让许可。改革后,截至目前,西南交大已完成“磁浮二代”等184项职务发明专利的确权分割,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等方式,该校已成立24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另有6家公司正在筹备注册,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总值超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8亿元。(本报记者 林治波 张 文)

编辑: 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