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018-06-03 04:35:11 人民日报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着力点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是,中国的发展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话语优势,一些人仍然唯西方话语是从。实际上,中国奇迹的奥秘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善于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提升中国经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也为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和精髓,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和理论表达,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其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2 3 共3页

编辑: 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