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访问葡萄牙,习近平引用16字古语为两国关系点赞(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要闻

时政新闻眼|访问葡萄牙,习近平引用16字古语为两国关系点赞(组图)

2018-12-05 13:04:40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2月4日,习近平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中葡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访问第一天,习近平在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会谈时,引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这16个字的中国古语为两国关系点赞。他说,中葡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好伙伴。

  1跨越时空的友谊

  4日上午九点多,经过十个小时的飞行,习近平的专机抵达里斯本国际机场。

  △葡萄牙礼兵在停机坪铺设红地毯。(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葡萄牙礼兵、车队就位。(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里斯本帝国广场悬挂中葡两国国旗。(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到访之前,习近平在葡萄牙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题为《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中葡两国跨越时空的故事。让人不由惊叹,这两个相隔整个亚欧大陆的国家原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葡萄牙东北部的弗雷索城有一个丝绸博物馆。习主席的署名文章就特意提到了这个小镇。(央视记者陆幽拍摄)

  1979年2月,中葡建立外交关系。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一对中国老教师夫妇——鲁晏宾和王锁瑛就见证了这段近40年的历程。

  △鲁晏宾和王锁瑛1977年创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本科专业,1987年后陆续来到葡萄牙从事葡语和汉语教学工作。鲁晏宾双目失明已十几年,王锁瑛正在为他读当天《新闻日报》上的署名文章。(央视记者陆幽拍摄)

  △夫妇俩编纂了《简明汉葡字典》等葡萄牙中文教材,将中国的传统故事介绍给葡萄牙读者,被列入葡萄牙全国的阅读计划。(央视记者雷昊拍摄)

  署名文章还提到,几百年前,中国青花瓷漂洋过海来到葡萄牙,同当地瓷器制作技术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葡萄牙蓝”。在葡萄牙,瓷砖既是日用品,又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一部分。走在首都里斯本,你可能会在某个角落突然闪回最熟悉的中国元素。

  △在里斯本古旧精致的街道里,经常有这种“葡萄牙蓝”的瓷砖墙壁。 “葡萄牙蓝”有着青花瓷的基因。(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里斯本国立瓷砖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 )展出的瓷砖画中就有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央视记者张赫拍摄)

  △在葡萄牙总统官邸——贝伦宫的露台上,也有青花瓷瓷砖画。(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1 2 3 共3页

编辑: 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