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学思想-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工运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学思想

朱康有
2019-03-15 08:06:46  来源: 学习时报

  近日,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了上海川沙老街区,该集主题是“实干兴邦”,这里正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家乡。古街上他的家宅“内史第”里,至今悬挂着他写给子女“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家训。

  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职业教育事业,追求实用教育、发展实业。20世纪初,教育受过去“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还很深,不太关注国计民生急需的工农商企等实用专科。对这一弊端,先生感触很深,他在国内外广泛考察、调研基础上,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1917年,他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年在上海建立第一所中华职业学校,并开办了实习工厂。

  黄炎培先生认为,办好职业教育,就要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他把这种理念称作是大职业教育主义。争取企业家支持,与企业共同办职业教育,既解决了办学经费,又可以给企业输送优秀学生。这种合作模式是先生从事职业教育非常宝贵的经验。

  在当年黄炎培先生开办的职业学校中,既有时间较长、系统传授知识、技能的班次,还有短期补习班等形式。比如,抗战时期,在上海就开办有“现代知识讲座”短训班,对青年进行爱国教育。这无形中就构成了一个灵活多样、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生产实践向前走,职业教育本身也要紧跟前行;社会在飞速发展变化,实际上人人都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贴近实践”。他把课堂办到生产实践第一线:让学生在劳作中接受知识技能培训。实践是最好的教材。在今天,职业教育就是要把课堂开到工厂车间,开到田间地头,将理论变为一张张可操作、可执行的设计图,通过实验、实训、实练、实操,向社会转化,甚至结出产品果实来。

  在黄炎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实践至上”的精髓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他提出“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宗旨,强调动手能力。这其实是对“崇实黜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传统实学教育思想的发扬。他的办学思想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不可忽视的是,当前还存在一种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一方面是大批的毕业生,一方面又是企业急需人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创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回信中指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心系国家、艰苦奋斗,传承发扬老校长艾黎和何克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提到的“手脑并用”校训与黄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实干兴邦的一个重要抓手。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可以说,职业教育的春天到来了,在今天,重温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的实学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