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博大的文明胸怀 宽广的文明视野
——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
包心鉴//m.auribault.com2014-05-1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出访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先后发表系列重要演讲。这些重要演讲,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言简意赅、思想深邃。这些重要演讲渗透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文明与自信。如何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本质和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和交融?如何顺应人类文明大势将中华文明进一步推向前进?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这些重要演讲给予我们深刻引领与启迪。

  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文明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成果,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然而长期以来,在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类文明上,却存在着种种偏颇与困惑。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尤其是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深刻阐述了人类文明的若干重大问题。

  对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作出精辟揭示。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文明是多彩的。犹如七彩阳光,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样文明,“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因此,“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绝不能居高临下、傲慢偏见。文明是包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一种文明都具有独特价值,也具有其他文明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因此,在对待文明问题上,绝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只能相互学习、相互包容。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站在当今世界文明交融的制高点上,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论断,这就是:文明的内生力在于与时俱进、交流互鉴。他深刻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唯其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文明跟上时代潮流;唯其勇于创新,才能激活文明的生命力。文明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各种文明之所以需要交流互鉴,归根到底是由文明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文明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人类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前提和动力。正是从这样的文明发展规律出发,习近平主席指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是对文明冲突论、文明霸权论的有力回应,也是对文明不可调和论的有力澄清。

  对中华文明的地位和走向作出深邃思考。在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精辟论述。向世界表明:“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中华文明之所以古老而又年轻,历久弥坚,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就是因为中华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面向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习近平主席着重强调:“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段生动演讲,不啻是我国面向世界的文明宣言,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明生命力指明了方向。

  中国梦是追求人类文明进步的梦

  实现中国梦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息息相通。在当代中国,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一个重要契合点,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梦浓缩人类文明的精华,人类文明丰富中国梦的内涵。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伟大梦想是建立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拥有、共同受益基础之上的。在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更高文明的选择。这个更高文明突出体现在: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和平而不是动荡,是进步而不是倒退;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己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实现中国梦,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中华民族负责,也是为世界文明作贡献。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中国梦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既具有厚重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中国梦和法国梦是相通的。在欧洲学院演讲时又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中欧两大文明是相通的,就像中国人喜欢的茶和西方人喜欢的啤酒一样,茶和酒可以相互兼容,“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些精彩之论,含义深邃、意味深长,进一步拓宽了中国梦的世界视野,赋予中国梦以鲜明的时代价值。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如同文明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一样,各国的梦想只有通过本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才能顺利实现。这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真谛。欧洲之行,习近平主席反复向世界讲述中国梦的这一真谛。他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一切美好东西都能创造出来。人民是创造文明、实现梦想的主体。有人民至上的理念,有造福人民的情怀,有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伟大的中国梦必将顺利实现,并释放出更强大的推进人类文明的正能量。

  中国道路是通向更高文明之路

  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于道路的选择。道路关系国家命运、民族走向、人民幸福、文明兴衰。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获得新的生机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文明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更高文明的宽广大道,是中华文明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高度,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内涵实质、时代价值作了进一步精辟揭示,赋予道路自信以更加深邃的文化自信和更加厚重的文明基因。

  中国道路是契合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道路选择具有历史传承性。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习近平主席用概略而又丰富的语言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中国既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又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正是在深入总结历史、深刻把握国情的基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承接历史、契合现实、顺应时代、着眼未来的必然结果,是契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中国道路是推进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任何一个国家正确道路的选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尤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文明的凤凰涅槃。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选择的逻辑起点,又赋予中国道路以强大内生动力。在欧洲之行系列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多处论及改革开放。他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不断推进,必将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道路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欧之间架起“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之桥,是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和平发展,是中国道路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习近平主席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条件目标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些深刻厚重、掷地有声的话语,既体现了一个历史悠久大国的文明底蕴,又表明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文明气度。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道路,必将在更广阔的时代层面上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当今时代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文明之光。

  (作者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