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四线城市订单增长超200%!家政工找活可以不用再往大城市跑了
暑期,保姆、钟点工、育儿嫂等迎来了用工旺季。记者走访家政市场时了解到,随着消费者需求更加细分,家政市场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从原来的“技能熟练”逐渐走向“职业化”。此外出现了一个新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家政服务订单,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市场需求细分
家政行业从“技能化”走向“职业化”
田女士有两个孩子,暑假期间,同学之间的聚会不少。因此,田女士特别希望找到一名能够张罗家庭聚餐的阿姨。
有家政服务平台调研显示,目前,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和专业化。除了基本的做家务和带孩子,宠物护理、医疗服务、文化生活规划服务等需求显著增长,不少家政公司的此类订单同比增长15%左右。而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家政员,月薪普遍比市场平均薪资高出1000元左右。
家政员郭克阳告诉记者,消费者对于育儿阿姨的需求,已经不是停留在以前的吃饱、穿暖、不碰、不磕到就行了,而是希望育儿嫂有非常专业的技能,比如早教、会做辅食。
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好家政行业。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杨海英介绍,随着家政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细分,对家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目前北京家政行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占比达3.9%。
家政消费市场下沉
劳务输出地就业渠道拓宽
家政消费需求的变化,还体现在市场的不断下沉。随着养老、育儿需求增加,不少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地区对家政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一些原本是家政劳务输出地的地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80多岁的贾水莲,是甘肃镇原县城关镇五里沟村的村民,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顾老人。因此,贾水莲和老伴儿聘请了护老员。而在五里沟村,像贾水莲这样需要居家照护的还有56名老人,但目前上门服务的家政人员,只有4人。
除了五里沟村,目前,镇原县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8.8万,护老员的缺口大概在6000到7000名。实际上,“镇原护工”一直是当地劳务输出的“金名片”,每年有2万多人奔赴北京等地从事护工、护老等家政工作,不过今年,随着本地家政市场需求走高,不少原本计划外出务工的从业人员选择留在了家乡。
而在甘肃陇南西和县,当地以“心灵手巧、勤劳淳朴”的“乞巧嫂”劳务品牌著称,今年上半年,就有500多人前往北京、山东等地从事月嫂、育儿嫂的工作。如今,一些从业人员也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家政员何小玲说:现在我一个月收入8000多元,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也能照顾家了。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服务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家政服务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下沉市场正在成为其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家政服务订单,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订单暴增背后是人员的短缺,如何破解家政工“不好找”“留不住”的难题——
家政服务职业化正当时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10条任务举措,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领域高质量充分就业。6月11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 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措施,提振家政服务消费,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利好政策频出,无疑为快速发展的家政服务业增添了更多动力,但是如何破解家政人员“不好找”“留不住”的难题,仍是行业提质扩容的关键。“家政服务从来都是一片蓝海,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家政人员的从业标准和培训认定规范,导致供需不匹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解决。”江苏优佳家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七部门提出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将助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从业者缺口比较大
“公司每个月接到的消费者咨询达上千人次,但是能够成交的订单往往不足四成,主要是缺乏足够的人手。”苏州某中型家政公司经理张梅红告诉记者,“缺人不是因为公司不愿意招,而是合适的阿姨太少了。”
对比近年来出台的家政服务业相关文件可以看到,供需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原因在于,从业者缺口比较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家政服务业算是少有的对学历没有太多要求的行业,而且报酬相对较高,因此成为不少农村女性劳动力进城谋生的“第一站”。
就业门槛低,企业和消费者需要花更多时间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家政人员。与此同时,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也影响着家政服务的市场供给,张梅红说:“公司员工的轮换率一直在50%左右,不少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曾经有客户一年被迫换了7个阿姨,体验感很差。”为了留住优质的家政服务员,张梅红所在的公司一方面不断提升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加大从本地居民中招聘的力度。
技能培训不可缺
家政行业不仅人才供给存在缺口,从业者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家政行业用工量质齐缺,质的问题更突出一些。”中国老教授协会家政学与家政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先民说。“家政行业就业门槛低,但服务要求并不低。谁都能干,但不是谁都能做好。”江苏省家政学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人认为家政工作又脏又累,导致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因此加强职业培训不可或缺。
“不少公司都不强求对员工进行家政技能培训。一方面,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组织培训;另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太大,企业担心会‘给他人做嫁衣’。”张梅红坦言。与此同时,不少家政从业者对技能培训也持抵触态度。有家政工作人员直言:“不用培训就能上岗,为什么还要培训,耽误我挣钱。”此外,市面上良莠不齐的培训班也让家政从业者难以分辨。
不过,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企业认识到提高从业者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开展家政业务培训的正规机构也越来越多。上海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学校2014年开办家政服务大专班以来,吸纳了一大批社会学员提升家政技能和个人学历,已培养出3315名家政专业人才。”
新兴力量促转型
在分析人士看来,想要解决家政服务业人员缺口大、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从中介制向职业化转型是关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家政服务业向职业化转型仍然困难重重。一名家政公司创始人向记者坦言:“公司家政服务人员年龄在35岁至60岁之间,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让她们转向职业化很难。并且不少人临近退休,也不愿意转型。”
不过,大量新兴力量的加入,为家政服务职业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00后”小娟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后,并未像其他同学那样入职医院、养老院等专业适配机构,而是选择了入职家政公司。她对记者说:“累是累了点,但是这份工作我喜欢。”在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年轻人投身家政行业的帖子,其中不乏在校生、硕士生等群体。
“00后”年轻人的加入,为家政行业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更精细化的服务。小娟给记者展示了她的工作装备,光是清洁药剂便有十几种,“不同地方、材质的东西需要用不同的洗洁剂,家政不是单纯的体力活,更需要知识。”张梅红也表示:“这些新入行的孩子,更专业、能吃苦,也乐于接受职业化管理,行业转型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了。”
为了解决家政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等问题,相关部门推行了家政服务业员工制,然而“实行员工制6年员工反而越来越少”——
家政服务业员工制何以落地难?
“实行员工制6年,员工反而越来越少。”5月16日,沈阳市和平区某家政服务企业负责人何燕翻阅企业员工档案说。经营压力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在保留部分行政、后勤岗位后,其他家政服务员用回中介关系。
成本增加员工却没留住
早在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就提出,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并对员工制家政服务公司免征营业税。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多个文件,推动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的建设。
2018年,何燕负责的企业通过技能培训、择优录取,将20多名月嫂、催乳师、养老护理员发展成正式员工。如今,20多名员工,要么自己离职了,要么被辞退了,只剩下接单客服、培训讲师、后勤财务等岗位5人。
“最初目的是留住抢手的月嫂。”何燕表示,为了留住这些金牌月嫂,何燕与她们签订劳动合同,统一安排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进行持续的培训管理。
实行员工制后,何燕算了一笔账:沈阳月嫂平均工资9000元,企业抽取20%的提成。推行员工制后,企业每月要缴纳社会保险1000多元,个人缴纳700多元,企业到手的提成只剩100多元。尽管这样,何燕仍觉得划算,只要留住这些金牌月嫂,不愁雇主和求职者慕名而来。
53岁的李国香是何燕的前员工,2018年,听说要签订劳动合同,她是第一个同意的:“将来退休金会增多,还有工伤保险等待遇,自然高兴。”
签订合同后,李国香承担了一部分培训的工作内容,且不能自主选择客户,只能被动接受派单,并且严禁接私单。如果出现退单、接私单的情况,轻则扣罚工资,重则会被辞退。“这样算来算去,还不如在中介干。”李国香表示,如今自己挂靠在3家家政公司,派单已经预定到2026年1月。
企业和从业者积极性都不高
“当初干这行就是因为收入高、时间自由、门槛低。”在大连从业14年的家政服务员陈艳兰表示,因为规定、限制太多,她才从工厂辞职进入了家政行业,因而转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于家政服务员李萍华来说,转为企业员工后,接单量并不会增多,而且还要放弃家政服务公司的派单。即便成为员工,企业是否为所有风险买单,也让李萍华打了个问号,而一般情况下,只要购买一次性的商业保险,就可规避一单服务中的大部分风险。
记者随机采访20多位家政服务员,他们转为员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随意性很强,制度观念、服务意识不强,更关注工资待遇的高低。而且有的年龄超过了50岁,转变为企业员工后,不能享受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优惠。
还需多方发力破解
沈阳家庭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姜艳凤介绍,目前家政服务企业实行最多的仍是中介制,由于缺乏必要约束,一些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跟不上,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引发不少纠纷。同时,因中介费收退、中介合同履行、雇主投诉等原因,家政中介和从业人员之间也容易产生纠纷。
“推行员工制,要让家政从业者和企业成为一家人,有‘家’的感觉。”何燕表示,实行员工制可以让家政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身份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会极大提升,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家政行业从业者的规范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会增强,服务技能也能得到提升,从而让从业者干得好、留得住。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员工制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家政服务“找不着、找不起、找不好”的痛点堵点。实行员工制后,从业人员的服务品质得到保障,且家政企业的担责能力、抗风险能力也高于个体从业者,雇主权益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姜艳凤建议,相关部门应完善住房、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出台实施细则和员工制企业规范。鼓励地方选择参与意愿强、信用记录好、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进行试点探索,统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性。“要让双方尝到‘甜头’,让企业因队伍稳定产生品牌收益,让家政从业者权益、待遇更有保障。”姜艳凤说。(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综合来源:央视财经、江苏经济报、工人日报、新浪财经等)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