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足球教育从“瞎踢”开始,还真不是瞎说-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刘颖余

【声音】足球教育从“瞎踢”开始,还真不是瞎说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20-05-28 06:46:5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足球从娃娃抓起,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为什么执行效果不佳?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唯成绩论,太功利了。以功利之心去搞足球,不仅成人足球上不去,青少年足球也搞不到点子上。

  “足球教育应该从‘瞎踢’开始。”

  初听这话,还真有点被惊着了。说这句话的,是张路指导。

  张路指导是谁?“段位高”的球迷一定不会陌生。他曾担任过北京足球队门将,退役后到北京体育科研所工作直至副所长,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

  但副所长、高学历不过是常规操作,真正让张路扬名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担任央视意甲联赛的解说嘉宾。

  记得当年和他搭档的是张慧德。一个庄重,一个活泼;一个懂足球,一个懂意大利语;一个操着标准的京片子,一个略带南方口音。两人你唱我和,竟成“天作之合”,大受球迷欢迎。

  想起来,那真是意甲联赛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球迷不可多得的一段欢乐时光。

  随着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高层,张路逐渐淡出足球解说,这些年则致力于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

  比如北京国安这两年做的“小比赛,大梦想”,就是让孩子自由地游戏,进行小场地比赛,四对四或者五对五。不要教练,也不要老师去管他,去告诉他怎么做,就让孩子自由地踢。

  为此,他们还提出一个口号,叫“一班两队,一周两赛,小场瞎踢,健康快乐”。

  结果,这个项目大受学生欢迎,家长也支持,因为一周才两赛,每次才40分钟,不影响学习。

  这个形式,其实也不算什么创造,《国际足联草根足球计划》就明文要求,6~12岁的儿童踢足球,就要在小场地比赛,自由发挥。

  看来,足球教育,从瞎踢开始,不仅符合孩子天性,也是国际潮流,还真不是瞎说。

  足球从娃娃抓起,这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为什么执行效果不佳?

  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观念出了问题,唯成绩论,太功利了。

  我们处处以提高为主,以选拔运动员为核心,结果导致“早期专项化”,孩子连学习也不要了,整天就知道踢球,造成所谓的“学训矛盾”。

  结果只能形成一个局面,家长不支持、学校不支持、老师不支持,这三方面不支持,普及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可见,以功利之心去搞足球,不仅成人足球上不去,青少年足球也搞不到点子上。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搞足球其实也有个初心问题,那就是,“我们搞足球,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界杯出线,中超登顶,亚冠夺冠……这些当然都是现实目标,但不是根本目标。

  国际足联对于足球运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义的:“团结、教育、文化,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中国足协章程也有明文规定,就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和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听起来都很虚,但其实非常重要。

  足球从来就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是一种文化——大众文化。搞足球的根本目标是人的教育,是身心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成人足球还是青少年足球,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都需要服从这个根本目标。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和魅力,足球才能真正在人们心中扎下根来。

  足球在中国至今仍被视为第一运动,但可叹的是,它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我们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爱足球,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负责谈论足球,骂足球,那不是真正的爱足球。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足球苦大仇深的原因所在。

  那么,就不妨从孩子瞎踢开始,让快乐一点一点回来,中国足球或许还有疗救的希望。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