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文教

中世纪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黄春高
2020-07-13 15:52:50  来源:光明日报

  在中世纪史领域,有一类成果颇值得关注。且略观有关书目:《现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自由的根源》《同意、强制与限制:议会民主的中世纪起源》《中世纪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的起源》《普通法的中世纪起源》《现代欧洲的起源:西方文明的中世纪遗产》《个人的发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的起源》《大学的兴起》《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自19世纪后期以来,类似涉及中世纪历史诸多范畴的相关研究难以枚举,不过从书名不难看出,它们大都可归之于起源研究。起源研究是历史学传承有自的古老技艺,中世纪史领域出现此类研究,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对此类“历史发生学”(historiogenesis,沃格林语),人们不仅将其看作是学术日常,甚至形成了一种起源偶像式的崇拜(Idol of Origins,马克·布洛赫语)。然而,在这种日常乃至崇拜的学术叙事中,我们不能失去应有的反思与警醒。

  与人们熟知的历史研究颇有些不同,起源研究的对象并非历史本身,而是以当下的行为、器物、习俗、制度、文化等为出发点,从历史中找寻其渊源。借用美国学者罗斯托的话说,起源研究在追问“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国家与政体如何开始?民主与法制如何开始?自由与平等如何开始?理性主义与资本主义如何开始?现代婚姻、家庭与爱情如何开始?现代个人主义、女权主义、人道主义,凡此种种,一切现代社会专属特质如何开始?可见,立足于现代的起源研究,其本质乃是现代性起源研究,即现代性的寻求。

  为现代而探索历史,事实上造成了对中世纪历史的特别书写。那些起源研究者,如斯塔布斯、梅特兰、皮朗、布洛赫、冈绍夫、哈斯金斯、斯特雷耶等人,也就成为“重写中世纪”甚至是“发明中世纪”(诺曼·坎托尔语)的学者。在黑暗的中世纪,他们“发明”了个人主义的人性光辉;在愚昧的中世纪,他们“发明”了理性主义的光辉;在落后的中世纪,他们“发明”了科技与制度的强大力量。他们还“发明”了市场的完善,“发明”了政治的民主与法律,“发明”了道德的爱与善,“发明”了真理的伟大与普世……正是通过他们,中世纪的真、善、美、伟大、光明、辉煌得以绽放。

  人生活在其时代,不可避免地会为时代所左右。在民族情感的支配下,寻求民族国家诞生就是必然;在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寻求女权的历史存在会成为必然;在个人主义观念支配下,寻求个人主义诞生的历史会成为必然;在现代经济模式支配下,寻求市场与经济理性也是必然。然而,正如马克·布洛赫所指出的,起源研究在探寻事物的“起始”之外,更有对事物的“解释”。前者与历史较为贴近,后者与历史则有些疏离。当起源研究不满足于说明事物的起始,而去加以更多解释的时候,它的历史感就为现实感所取代和控制。于是,在对事物的解释中,起源研究逐渐演变为某种非历史的存在。所以布洛赫说:“任何追寻人类行为起源的研究,都潜伏着混淆起始者与解释的危险。”确实,那些史学家们所从事的起源研究,不只是在告诉读者事物的起始,而且对此进行解释。这类解释,当然是历史的某种构成,但更可能忽视、遮蔽、抛弃乃至杜撰了中世纪历史的诸多面相。霍布斯鲍姆称史学家为“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但他们也是历史神话的创造者。在这个意义上,“重写”和“发明”中世纪的他们,在享受赞美之时,也应该接受质疑。

  现代性起源研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选择性的历史旨趣。借用美学的概念来说,现代性史学家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种“审美的史学”。即从审美的历史视野出发,只有有用于现代性的事物,才会成为研究者青睐的对象;反之,无用于现代性的历史对象,就弃之若敝履。如此,历史研究就演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实用主义。此外,当现代性的起源研究演变为某种话语霸权式的存在,事实上也造成了对历史研究的损害。这种“建构的专制”,化中世纪历史研究为现代性研究,抛弃了历史的独特性和时空的多样性。更有甚者,现代性的起源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消解或者解构了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在那些历史学家的笔下,历史研究的对象最终的归宿就是走向未来的现代性。历史对象成为现代性的前缀,为现代性而存在,也为现代性而消亡。

  对于为现代性所支配的中世纪史研究,20世纪中后期以来学界并非没有反思与批判。例如,经济史领域,有道义经济和实体经济对理性经济人学说的批判;社会史领域,有自下而上的日常生活史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文化史领域,有微观史学对宏大文化叙事的批判。与各类批判相伴随的,是诸多试图摆脱现代性起源束缚的学术尝试。《与死者共同生活:中世纪》《中古男性气质:关于中世纪的男人》《中世纪欧洲的身体与圣地》《中世纪的异端与迫害社会》《中世纪的巫术》……诸如此类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涉及的是死亡、性别、身体、异端、巫术、权力、犯罪、迫害、反抗、冲突等为现代性所忽视之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者相信,“现代性已经不再是一种解放理论;相反,它是奴役、压迫和压抑的根源”。因此,大凡现代性所推崇的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及其外化的物质形式,都遭到后现代主义者的反对,反之亦然。例如,美国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中世纪研究,从哈斯金斯—斯特雷耶式的公共的、政治的、亲缘的传统空间走向了私人的、权力的、家庭的和肉体的新空间。在这里,格里、摩尔、比森、斯克达等后现代主义史学截断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亲缘联系,揭示了历史之于现代乃是一个他者,体现出一种异域式的“他性”。

  从现代性到“他性”,反映了中世纪史研究的学术变迁历程。现代性寻求对中世纪历史的贡献与价值自不待言。然而,当真正的起源研究被解释所取代,它就从历史学的习见方法,走向了为现代性寻求起源,从而为现代性所支配,使具体而实际的历史研究变得抽象而玄妙。后现代主义史学对“他性”的寻求,似乎把现代性所遗忘的那部分现实与历史捡拾起来,但其理论缺陷及其带来的弊端更值得我们警醒。后现代主义历史学认为,历史的客观性、确定性和目的性都应该抛弃,理性未必能够使历史学家有能力说明过去,情境化方法也未必能使历史达致真实。这样的主张,完全走向了历史主观主义。此外,抛弃理论指导所带来的碎片化后果,也为不少学者所诟病。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在立足于历史研究本身的同时,亦应有方法论上的自觉,但要对所采取的方法论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始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坚持历史学的实证性。

  (作者:黄春高,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