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强化大局观 提升关注度
罗晓岗
四川日报今年进行了10年来第六次改版,一版是改版重点之一。创新理念、创新路径、创新保障,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收获的启示。
创新理念。党报一版的改进创新,尤其要加强全局性引导。全局性引导重在强化“两观”。一是大局观。这是党报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民生观。以群众利益为关注重点,以民生冷暖为报道视角,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以作风之变锻造队伍,以文风之变赢得读者。
创新路径。在一版改进创新中,我们着力强化大局权威性,强化民生贴近性,提升新闻的关注度,提升版面的表现力。内容上做到“五个突出”。突出权威性,主题报道更“重”。在改进规范政务报道的同时,强势包装重要时政新闻,强化对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重要活动、重大典型的报道;突出群众性,民生新闻更“鲜”。既关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生态、文化服务等传统民生领域,也关注精神塑造、价值认同、收入分配、利益调整等大民生概念;突出时效性,引导效果更“佳”。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把对全局的准确把握、对焦点的及时掌控、对海量信息的提炼、对核心理念的弘扬,融入一版的呈现中。强势报道“生命至上”、“首要任务是救人”的理念,传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突出悦读性,热点新闻更“多”。大幅减少一般性会议报道、优化政务活动报道,为一版优化内容结构腾出了空间;突出独特性,品牌栏目更“强”。
操作上着力“五个改进”。改进头条表现。增加对全球、全国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选择,增加对民生、基层乃至乡村一级稿件的选择;改进版式风格。优化版面风格设计;改进视觉元素;改进标题制作;改进导读形式。
创新保障。为避免“创新效应”递减,我们从方案制定、机构设置、团队构建、考核机制等方面着力,保障创新不断推进,持续激发活力,保持适度压力。
一是将改版思路具化为操作规则。在改版总体方案框架下,专门制定《一版和要闻版改进创新方案》、《版式创新方案》,作为采编各环节共同遵守的操作规范。二是设立群众工作部,在一版开设“民情热线”专栏、五版开设专版,聚焦民生,汇聚民情,针砭时弊,曝光丑恶。三是完善“走转改”联系点制度。报社将下基层情况作为对部门工作和编辑记者业务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修订考核评优机制。
(作者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深化走转改 锐意创新篇
邵镇军
北京日报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这一宗旨和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紧跟党中央以及北京市的发展形势,同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结合,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力求把握住舆论的主动权。一方面,我们与党中央、北京市保持一致,一版始终以时政新闻为主。另一方面,我们的时政新闻报道也在不断创新,去除简单化、程式化,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力争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新闻报道,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北京日报一版自今年1月至今,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稿件,堪称“走转改”的力作,一改过去长篇通讯刻板、空洞的面貌。如《好玩儿的农业》,不仅介绍了北京农业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前景,也让读者看到了原本“枯燥”的农业竟有如此众多的创新。又如《桃花深处》,呈现了平谷区15年桃花节的历程与变迁,颇具可读性。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北京日报一版先后推出了《我在基层联系点》等四个栏目,打出了“组合拳”。这4个专栏主题统一,又各具特色。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评论则是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相比,今年北京日报一版刊发了更多的评论文章,力求通过评论言论,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这些评论文章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立论鲜明,论据充分,形式多样。
今年北京日报一版版面,也有了一些变化:文章短了——我们改变过去新闻报道冗长的文风,换之以短小、鲜活、新颖的报道形式。如《作风小议》专栏,每篇评论400字,可谓“惜墨如金”。以短见长,以小见大,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文风活了——一版今年已连续推出三个深化“走转改”专栏。报道实了——社会新闻部记者方芳以急诊科主任助理身份来到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长期驻守医院体验生活。版面亮了——增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活的导读,成为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
自8月1日开始,我们又推出了一个创新:让报纸的新闻“动起来”。通过AR“现实增强”技术,读者只需用手机或iPad下载客户端,安装并运行软件后,用摄像头对准报纸上印有特定标识的稿件标题或照片一扫,就能观看到相应的新闻视频,享受动感读报体验。
(作者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敢于亮剑 善于发声
徐蓓蓓
解放日报在策划选题、选用稿件、视觉传递等方面不断改进,挖掘时政新闻精华,与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打时间差,提高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传播上的有效性和关注度。在这个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解放日报不仅“守土有责”,而且要“守土尽责”,要敢于第一时间亮剑、善于发声,巩固和提升党报已有的竞争力、影响力。
做好时政报道这个党报强项。把工作报道、会议报道等“规定动作”,用新闻的方式来处理,力争把工作思路、最新提法体现在版面上。做好“申言”和“解放系列”品牌。“申言”这个言论栏目在上海影响深远,成为区县、委办局开辟工作思路的“路径”。此外,“解放调查”、“解放监督”、“解放分析”、“解放图示”系列产品,均在一版得到完整体现。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我们在一版开辟“践行群众路线·细节看作风”栏目。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建设性,聚焦区县、街道、社区存在的问题,反映市民的呼声,甚至“不满意的事”,推动区县和有关职能部门即知即改。尽可能在职能部门和普通读者都关心的内容上设置议题,尽可能在准确基础上把标题做活,尽可能选用当天真正的、有用的新闻上一版,充分发挥头版“内容视窗”“导向视窗”的功能。
现在各家报纸都非常重视时政新闻这个“富矿”。相比于都市报,党报在时政新闻处理上还要进一步提升鲜活度。解放日报去年以来,在时政稿件“二次开发”上做了一些探索,挖掘平面媒体的“后发优势”“集成效应”,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感染力。
去年以来,我们头版越来越重视“新闻提要”的运用,就是在重要时政稿件中,在大标题之外,再辅之以“提要”以及“提要题”,把稿件中零散的生动细节,甚至对话等集中抓出来呈现。这种处理既有关乎大局的“大事”,又有切口小的“小事”,在“度”的把握上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让读者花最少的阅读时间,获得最大信息和精华,报纸版面潜力也得到最大的发掘。
提升版面可视化程度,尽可能把稿件中的关键数字,转化成易读、可读的新闻图示,让读者赏心悦目。在使用、用好图片上,解放日报不惜版面。
今年5月27日,解放日报集中对版面进行了优化调整。一版版面增加留白,标题适当减小减细,尽可能体现“大气厚重,清新明快”的版面风格。版面变化也拉动稿件采编一步步改进,我们还专门召开了读者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办报水平。
(作者为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规定动作到位 自选动作出彩
夏海澄
广西日报对于一版头条报道的要求是“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将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要意图以最抓眼的方式传播给读者。因此,头条报道作为规定动作,既要做到位,也要兼顾质量与平衡,提高头条的“准入门槛”。
今年以来,广西日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在着力解决以往存在的领导活动报道过多、篇幅过长、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主题散乱等问题上下功夫,使领导活动报道得到了有效的精简、压缩和规范,探索尝试了新的表现形式,领导同志出席各类会议活动的报道数量、篇幅均大幅压缩。
对于“改文风”,我们主张要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回归新闻本义,追求报道的新与实:主题新、题材新、表现形式新,实事求是做新闻,不虚浮、不偏倚、不拔高;善于引领、追踪话题新闻,注意将地方和部门工作报道与百姓利益或相关度结合起来,注意从民生角度或贴近更广大读者的角度去报道工作。
我们在主题策划、系列策划、专栏策划、单品策划等方面力求有创意、有高度、有深度、有规模。集中在一版来说,就是:自选动作做出彩。
主题策划。今年春节前,推出1—4连版的大型春运特刊,服务民生。6月下旬,在一版推出“美丽广西港澳行”大型主题策划,并配套推出28个整版《美丽广西港澳行》大型特刊,为广西赴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宣传造势。
系列策划。在十八大宣传报道中,通过系列报道策划形成规模效应,舆论引导深入人心。其中“辉煌八桂十年路”系列报道,陆续刊发14篇科学发展典型宣传,浓墨重彩地描绘14个市10年间科学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专栏策划。“清洁乡村”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是规定动作,我们在规定动作中加以“自主创新”。其中,“清洁乡村”专栏中推出了三个自选动作“特别跟踪”、“找难点 析对策”和“新风俗画”,特别是“新风俗画”,以漫画方式宣传“清洁乡村”中的典型事件,受到有关领导表扬肯定。我们还改变过去一版只重文字报道策划的局限,着力于图片专栏和言论专栏策划。
单品策划。实施精品工程,有计划地策划、琢磨单篇新闻精品的采写编辑,有意识地组织有思想、有锐气的一线记者挖掘好选题、写作好新闻,调动一线记者编辑“改文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一篇篇单篇精品改出党报新面貌。
(作者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引领主流舆论 强化党报功能
纪松东
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进行了两次改版。在改版之前,辽宁日报编委会清醒认识到,唯有把辽宁日报打造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公信力、权威性的报纸,才能够成为引领主流舆论的媒体。改版创新后,辽报既强化了党报的功能,也赢得了受众的青睐,成功实现党报“进报亭进家庭”。
党报进报亭、进家庭、进市场,打破了都市类媒体占据报亭的局面,发出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在各媒体内容趋同的情况下,让普通读者有了差异化的选择。
辽报将改版的重点放在一版。改版后的辽宁日报一版信息量增加,内容更丰富,版式风格由过去“浓眉大眼”调整为“疏朗清秀”。一版稿件的文风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一版标题“更活、更短、更通俗、更有力”;同时,新闻表述力戒使用公文话语,新闻报道要站在读者角度说话,要说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
改版后,辽宁日报突出处理省内政经要闻,及时传达中央的权威声音,客观报道国际重大政经新闻。现在都市报也开始加大重大时政新闻报道力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受到了党报的影响,他们也需要在重大新闻事件上拥有话语权。
浏览党报的一版,就应当了解到报纸当日的主要内容,而这些是通过一版的结构来实现的。党报一版既要报道重大时政新闻、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又要成为介绍报纸内容的封面。辽宁日报在一版设置多种导读,改变了过去党报传统的“三段论”的模式。一版除了导读外,图片处理实现多样化,用图表形式传递新闻,增加标题新闻数量,新闻配图成常态化。一版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其他版面的创新。
辽报的改版创新得到了辽宁省委和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强力推进。在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以后,辽宁省对领导活动报道又进一步规范,这也为辽宁日报一版的改进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今年8月6日开始,辽报连续三天推出反映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8队先进事迹的报道。辽报记者历时半年,行程上万公里,深入到海拔4500米的青海高原、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河北和辽宁的深山采访,与108队队员同吃、同住,亲身体验野外工作的艰辛与孤寂。文章反映了地质队员对职业和信念的坚守,记录了“一群生活在人们记忆边缘的人”,报道不仅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被采访对象和每位编采人员,成为辽宁日报“走转改”最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教材。
(作者为辽宁日报社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