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媒体声音

弓长整理
2020-06-02 07:54:5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5克灰尘考核?基层治理要多一些实事求是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西安要求街头一平方米内如果灰尘超过5克,环卫工就有可能被罚款。一位在现场扫灰称重的环卫工人接受采访时说,此措施是为了防止惰性。

  半月谈公众号发表评论说,极端化治理事件的背后,暴露出少数基层治理工作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治理方式换取政绩。基层治理绝不是追求领导眼中的“一尘不染”或“井然有序”,而是要尊重现实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见与民生需求,为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留下空间。

 ◇致敬科技工作者,他们才是该追的星

  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华西都市报》发表评论说,科研人生征途的胜利,不是财富名利或地位权势,而是刻苦学习、顽强攻关、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办法,给他们公平施展才华的平台,在用技术贴近群众、用创新造福人民的道路上,为他们保驾护航。

 ◇“重现人间烟火气”可以与城市文明并行

  日前,中央文明办提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南方日报》评论说,不将占道经营等纳入考核标准,不意味着为了发展经济就可以放松城市文明建设。相反,新规对各地发展城市文明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放宽不是完全放开,需要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划定明确界限。如果各地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经营活动与居民生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放宽限制可以做长远考虑,不再反复。城市要发展经济,个体经营者要保障生活,二者利益是共通的。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 “复读改应届”的艺人,有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自从有了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是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是避之不及。近日,《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仅登上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自己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 【你有多美】中国抗疫专家组为津巴布韦留下“拯救生命的礼物”

    中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帮助津巴布韦更好地应对疫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于5月11日来到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过去两周里,这支“中国军团”里的12位专家驱车上千公里,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疫经验,向当地医疗机构提供防疫建议并捐赠医疗物资。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航天“新生代”展现奔涌的青春能量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成立于2012年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了100多位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追梦青年,他们胸怀理想、勇于追求、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代”接力者,他们向梦而行的执著身影展现着奔涌的青春力量,让人欣慰、令人鼓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