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互惠共享全球服务贸易新未来-中工财经-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财经

产经

共创互惠共享全球服务贸易新未来

写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之际

2020-09-10 07:36:58  来源: 经济日报

  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领域的展览展示,举行190场论坛及洽谈活动,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线上线下参展参会,发布30余项权威报告、指数及榜单,63家企业及机构发布最新成果、最新技术、最新服务解决方案……9月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看展览,促合作,求共享,初秋时节的北京,用一场盛会为疫情阴霾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九月五日,观众在服贸会综合展区参观。记者 赵 晶摄

  9月8日上午,国际采购组织与8家中外参展企业、机构达成初步贸易意向,金额达250亿美元。服贸会开幕以来,会场内签约成果不断,为中外企业搭建起了寻商机、求合作的快车道。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致力于与各国深化服务领域合作,不断优化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将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性结构性安排,释放中国大市场的潜力,共同探索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种种举措让众多外资企业和机构倍感振奋。“中国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推出一系列稳经济、稳外贸、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包括外资企业特别关心的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都大大增强了外资企业继续扎根中国的信心。”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汤姆·辛普森在服贸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发表的观点,在外企人士中颇具代表性。

  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力度,不但为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探寻更多发展机遇创造了条件,也将有力推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高科技成为本届服贸会的一大亮点。展会设置了5G站点、机器人服务、无人驾驶等近30个技术应用点,为最新前沿技术成果提供了展示应用平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聚“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的科技盛宴。和机器人对打乒乓球、开启5G阅读新体验、基于人脸识别的隐私保护技术、基于5G的自动驾驶体验模型等,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进行体验互动。

  科技改变服务经济,不仅体现在创新产品和服务给公众带来了智能、便利、高效的生活体验,也体现在科技创新推动整个服务经济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零售业的变革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表示,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科技手段驱动,零售实体店需要实现转型升级。

  “实体零售门店将经历三种形态的升级:第一是‘线上店+线下店’,满足消费者双线消费需求;第二‘辐射圈’,除常规商品经营外,门店亦可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服务的综合需求,如家政、到家、邮寄、维修等;第三是‘社交网’,围绕着消费者的服务与社交互动叠加,形成人与店的强关联。”荆伟说,“模式的升级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支撑。”

  金融、物流、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也成为本届服贸会的主角之一。以金融机构为例,有摩根士丹利等全球43家知名金融机构参会参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表示,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相应的服务贸易未来发展速度将依然十分可观。

  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全球货物贸易面临严峻形势。与此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70%。按增加值统计,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表示,本届服贸会的主题“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与贸发会议追求的共同繁荣目标不谋而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都应重视服务贸易的作用,加强服务业应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转型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现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蛋糕”,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各国人民共享服务贸易成果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服贸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服贸会成功举办,也彰显了其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治理方面的特殊意义。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只有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贸易壁垒,才能推动世界各国实现互惠共赢。(记者 袁 勇)

编辑: 白胜利

财图

观察

财知道

消费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