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摆席从“九大碗”变成小土碗-中工财经-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财经

产经

践行“吃得文明”

农村摆席从“九大碗”变成小土碗

2020-08-27 15:15:28  来源: 重庆日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在我市农村吹得如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发现在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深入推进下,该村的宴席已经大变样。

过去“九大碗” 动辄几十桌

  “过去农村的确有‘爱面子、讲排场、比档次’的消费陋习。”66岁的老党员敖行良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流行办席,满月满岁、考上大学、嫁娶、治丧……请客的名目众多,五花八门。以盖新房为例,特别讲究的人家要办6次席,每次动辄几十桌。

  “此外,农村办席还流行‘九大碗’,即整鸡整鸭整鱼肘子酥肉等,全是大盘子盛着大鱼大肉,一张桌子上要叠三层。”敖行良说,他满60岁时家里办了15桌宴席,一家人累了两三天,三分之一的菜都吃不完、倒掉了。“我是苦过来的人,深知粮食的珍贵,虽然现在国家富强,党的政策好了,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了,但看着鸡鸭鱼肉被白白倒掉,真的很心疼。”

现在要报备 都是小土碗

  随着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马草村的办席风俗发生了明显变化。2019年,荣昌区163个村社正式设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不仅邀请乡贤和党员志愿者对农村家宴进行引导,还指定了一名专职干部负责监管。

  敖行良第一个报名加入红白理事会,做乡风文明的守护者。

  不久前,村民刘宗燕家要办丧事。在红白理事会引导下,她将承办餐馆、办席桌数、菜单、菜色分量等事无巨细地上报到村委会。

  敖行良和村干部们发现,刘宗燕上报的桌席一桌10人,却有凉菜、炒菜、蒸菜、海鲜、汤菜、素菜等20个菜。

  红白理事会逐一与刘宗艳、承办餐馆推敲菜品,最终,20个菜减少到12个,每道菜的分量减少,大盘子全部换成小土碗。每桌菜的费用从800多元降至400多元。

  “现在从简办、节约办逐渐成为农村新的风气。”马草村村支部书记敖晓刚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不再流行整鸡整鸭了,取而代之的小盘小份荤素搭配,根据就餐人数按需供应,让村民既吃得开心又不浪费。

践行“吃得文明” 可用积分换物品

  马草村有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这里的物品不是用钱购买,而是通过村民手中的积分卡来换取。敖晓刚表示,村民只要参与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即可赚得积分,每1积分折合人民币5元。

  村民王昌建8月底满70岁,他决定不办宴席,改为和老伴出去旅游一趟庆祝生日。“村委会每天都在宣传不大操大办,这样既给自己减轻了经济压力,又给亲戚朋友减轻了负担,我还能得10积分,哪里要不得?”王昌建说。

编辑: 陈思南

财图

观察

财知道

消费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