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稳投资冲刺大幕将启-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财经

产经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 万亿级投资加速释放

四季度稳投资冲刺大幕将启

2019-09-18 07:36:5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相关部委和各省已于日前对地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了一轮摸底,梳理重大项目清单、完善重大项目库,一大批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已提前启动、加速推进。相关部门也已下发通知,要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分解,推进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和计划执行进度。四季度稳投资冲刺大幕将启,在各方一起按下“快进键”的背景下,伴随专项债提速扩容等政策的发力,万亿级投资将加速释放。

  近期,各地重大投资项目快马加鞭,迎来密集开工。9月16日,四川29个交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8个高速公路项目、21个国省干线及红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1808亿元。

  9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23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110亿元。此外,经过前期洽谈已具备签约落地的储备项目有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1000亿元。

  9月9日,2019年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3000万以上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项目150个、总投资685.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73.1亿元。

  从各地披露信息来看,此次地方集中开工的项目多为产业项目和交通等基建项目。产业项目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突出了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联系紧密等特点。

  项目加快开工的背后,是投资需求的加快释放。四季度渐近,无论是国家部委还是地方层面,都按下了稳投资的“快进键”。一方面,推动已有的储备项目提前启动、加快落地;另一方面,在摸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重大项目清单、研究融资方案,储备更多能够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开工的项目。

  近期,辽宁、湖南等地密集召开稳投资相关会议。例如,辽宁召开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指出要千方百计、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技改和新兴产业投资等。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也表示要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工业、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大重点领域投资,加快推进“能通全通”63个在建高速公路、弥蒙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渝昆高铁云南段等一批重大项目。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在加强重大创新类项目谋划和扩大有效投资专题会议上就抓好项目谋划、扩大有效投资及风险防控相关重点工作进行部署。青海省发改委则赴地方调研督导投资完成及项目推进情况,要求全力以赴抓项目、督进度、促投资、稳大局,确保全年投资任务完成。

  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稳投资的政策文件。例如,陕西省印发稳投资工作行动方案,出台十大举措,推动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更好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其中包括加大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督导力度,争取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提前启动实施一批“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高端能源化工等,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盘子。

  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日,作为稳投资补短板的重要举措,专项债迎来提速扩容新政。按照要求,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限额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确保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同时,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据介绍,此次拟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重大投资项目的加速推进,是加大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表现。”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形势下,“六稳”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基建投资成为重要举措。投资项目的提前开工,能够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和落地,带动基建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彰显了“稳投资”的决心,有利于增强社会资本的信心。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将持续回暖,成为“稳投资”的主要拉动力。

  “预计稳投资的效应将从四季度开始显现,基建投资会逐渐企稳。”国泰君安证券交易投资业务委员会董事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周文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专项债新增额度提前下达,可以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带动企业补库存的动力,进而拉升其他领域投资,增强经济动力。这对于稳定四季度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表示,稳投资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投资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投资,不仅具有短期稳投资效应,更具长期意义。

  范若滢也指出,当前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领域,稳定有效投资,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领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应进一步拓宽基建项目的融资渠道。“政府资金只是一部分,后续还要灵活安排融资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热情,还可适当引进长期外资的进入,进一步解决基建项目的资金问题。”

编辑: 白胜利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