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财经

产经

云南多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2019-01-11 13:49:3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一头是抱怨融资难、授信额度低、资金调头时间长,另一头则因处置不良贷款焦头烂额,民营企业和银行本是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可一旦出现一方失信,瞬间就结为“冤家”。同一个问题,两种利益诉求,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结”。这个“结”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出在哪儿?该怎么破解?

民营企业融资难沦为“老大难”

  “我们只能得到银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而且授信额度不高,资金到期调头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实际利用资金的时间也就10个月左右。”云南金孔雀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华说。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是云南省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但同样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该公司董事长马伟亮说:“对民营企业来说,融资贵倒是其次,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难会直接导致企业供血不足。”

  云南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花泽飞说,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银行普遍存在限贷、抽贷的情况。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2018年初,在防风险、强监管背景下,云南省金融机构为应对不良率攀升,加强了风险控制,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明显下降。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需要控制风险,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贷款的风险要高很多。一旦出现不良贷款,银行内部的问责机制相当严苛。

银企缺乏互信成为矛盾焦点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缺少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手段,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每年资金到期调头对中小企业是生死关,有的企业只好借高利贷。”花泽飞说,有的银行把企业贷款收回去之后不再贷款,以致借高利贷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很显然,一般银行减贷或者调头,就说明银行对企业的预期不看好。”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周洪源说,“一些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随意性强,往往因为偏离主业导致经营风险上升,很容易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致使银行对其信心不足。”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银企信息不对称、共享不到位,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银企关系亟待改善。

多举措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结”

  “首先要做到敢贷。金融机构要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明确授信尽职免责认定标准,修订原有的不合理制度,激发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王建东说,其次要愿意贷。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挂钩起来。

  周洪源告诉记者,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与云南建投集团合作,为其上下游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18年10月末,该供应链模式已为45户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

  “针对‘不愿贷’的问题,我行建立了‘一把手’总负责制,在全行综合绩效考核方案中增设支持民营企业相关指标。”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高捍说。

  建行云南省分行依托金融科技,构建“移动支付+便捷支付+融资场景”,实现了云南花卉产业全链条金融服务闭环;富滇银行与云南省内骨干企业开展联系,实现了供应链业务模式落地;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结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的特点,简化贷款手续且缩短了审批时限。

  此外,2018年以来,云南省还建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首期规模为30亿元,该资金池的作用是一旦银行贷款后出现坏账,对贷款本金实际损失给予一定比例补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云南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云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7900.05亿元,比2018年初增加2501.0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前10月提高1.2个百分点。

编辑: 陈思南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