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繁华在 扬州韵味长(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财经

产经

运河繁华在 扬州韵味长(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2018-08-14 07:58:29  来源: 人民日报

  夜半时分,自南京五马渡起航的长江客轮,悄然抵达扬州。

  清晨,世居东关街上的张泽清总要约上老街坊,去“钜源”茶食店叫笼翡翠烧卖,烫碗姜汁干丝,泡壶魁龙珠茶,听段扬州评话。“谢馥春”、老茶馆、“三把刀”……东关街上这些特色浓郁的文化元素,构成一幅魅力四射的长卷,“老扬州”的生活触手可及。

  为减轻古城负荷,扬州先后迁出老城居民7万多人。接着又做“加法”:对古城200多条背街小巷逐一整治,增设供电、通信以及上下水管网,让留在老城的6万多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许多细节印证了扬州人保护古城的决心。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代文昌阁。为守护古城天际线,扬州不打折扣坚持“限高”。瘦西湖周边盖新楼,先把气球放到设计高度,若在景区内望见气球,必须降低建筑高度。这些扬州人熟悉的气球,在城市上空飘了10多年。

  8月10日,从扬州广陵新城的高楼上俯瞰运河,但见南来北往的货船穿梭不息,井然有序。这“舳舻相接、帆樯栉比”的繁忙景象,已持续千年。时至今日,大运河江苏段仍全线通航,每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约占全省综合运输总量的1/5,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更因其丰富多彩的活态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扬州人深知,古城“形”“神”难分,只保有形建筑,不保无形文化,少了文化滋养,“古城美颜”也难持续。

  晶莹的玉器、精美的刺绣、悠远的古琴、厚重的雕版……8月10日,来到位于大运河遗产点个园对面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记者看到,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21项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工艺师们,正在向市民与游客现场展示技艺。

  一块黄梨木板,一把锋利拳刀,一位花样年华的女子正屏气凝神刻字。“发刀要快,干净利落;挑刀要准,不偏毫厘。”身后,71岁的非遗传承人陈义时轻声指点徒弟。

  “掌握雕版技术,没有捷径,要靠一天天练。就说刻字,基本功起码要练6个月,能刻一些简单的字需要一年,3年左右才能出师。”陈义时表示,“雕版印刷技艺成功入选世界级非遗,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作为传承人,我打心眼里高兴。更重要的是,技艺有了新传人。”

  运河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如何让其进入百姓家,融入寻常生活?扬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政成向记者介绍,扬州举办了“大运河书香文脉传承发展论坛”,创作舞剧《水印扬州》、木偶剧《运河之花》、扬剧《鉴真》、广播剧《运河之子》等作品,推动“运河风情”“江南曲美”等节目品牌赴10多个城市展演。在扬州戏曲园,每周都有戏剧上映,受到市民热捧。

  目前,扬州正对境内的10个遗产点和6段河道以及古镇、古闸、古坝、古码头、古民居等进行有计划的修缮保护。扬州颁布实施了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等3项制度,成为运河全线首个公布实施保护规划的城市,并规定各类遗产点、河段不得因城乡建设项目遭受新的建设性破坏。近年来,扬州先后叫停了仪征运河“一河两岸”、高邮市运河故道等可能损害运河遗产的建设项目。

  拂去传统文化的蒙尘,扬州为古城与大运河遗产张扬神韵,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说不尽的扬州古韵,就在广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唐乃扬《山居吟》悠扬的琴声中;说不尽的扬州古韵,就在名扬四海的“扬州工”传统技艺中;说不尽的扬州古韵,也在富春茶社食客们等着翻台吃早点的期待中。

编辑: 杨晶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