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逆势增长助世界蓄势发展-中工财经-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财经

宏观

中国逆势增长助世界蓄势发展

2020-12-12 15:12:00  来源: 光明日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推动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平抑疫情、率先恢复生产、率先实现增长并引领世界经济趋稳复苏,成为黯淡世界形势中少有的亮色,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继续作出自身的贡献。

  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稳定器。疫情大流行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GDP实际增长率-4.4%,比IMF在2019年10月发布的没有疫情大流行因素影响的预计值大幅下降了7.8个百分点。这也是世界经济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首度出现整体负增长以后,时隔10年再度出现整体负增长,且经济收缩幅度之大远超过2009年。二十国集团成员之中,中国2020年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为1.9%,尽管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在如此重大的疫情冲击下保持增长不停步殊为不易。这得益于中国决断早、行动快、举措有力、制造业基础雄厚且得到“互联网+”的有效支撑,从而率先控制住疫情。其他各经济体中,印尼和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预计2020年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1.5%和-1.9%。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土耳其、日本、沙特、巴西和德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实际GDP增长在-4%~-6%之间;加拿大、欧盟、南非、墨西哥和英国经济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2020年经济收缩程度均超过7%但低于10%;印度、意大利和阿根廷是经济受创的重灾区,2020年经济收缩均超过了10%。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在2020年能保持正增长。中国也由此成为疫情之下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中国市场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具备超大经济规模优势的经济体。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实现内部大循环,并且依托内部大循环形成巨大国内市场吞吐能力,以此带动外部大循环健康运转,形成内外循环打通的开放型经济大空间。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一再强调绝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实际上,中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并接入世界市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当今世界,有效需求支撑的市场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急需的宝贵资源,在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经济衰退背景下,更是世界各国延缓经济下行并在未来启动复苏的重要依托。此时,中国提供的巨大市场尤为重要。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金额占世界进口金额比重为10.8%,是2000年的3.1倍。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支撑效应进一步凸显,1月至8月中国货物进口金额占世界进口金额比重上升至11.5%。中国还如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表明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念。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正能量。

  中国产品成为构筑世界安全岛的承重墙。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积极动员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将生产向抗疫物资领域转移汇集,一方面满足本国疫情防控需要;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各国采购防疫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打通需求对接、货源组织、物流运输、出口通关等方面堵点,畅通出口环节,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中国采取有力措施严控质量、规范秩序,发布防疫用品国外市场准入信息指南,加强防疫物资市场和出口质量监管,保质保量向国际社会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资。仅3—5月,中国已经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护目镜1.15亿个、呼吸机9.67万台、检测试剂盒2.25亿人份、红外线测温仪4029万台,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截至11月5日,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输网络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共计6万多吨,为维持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欧抗疫合作的“生命班列”。今年1—10月,中国药品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28.5%,光学、照相、医疗设备及零附件累计出口同比增长7.4%,增长率显著高于上年同期的3.7%和1.7%。这些事实表明,疫情发生后中国发挥了公共卫生全球安全岛的积极作用,其中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及中国产品功不可没,成为构筑全球安全岛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通过全方位对外开放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会越来越大,提供的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的机遇也会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中探索而得的现代化建设规律、国家治理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基础,为打开迈向更加美好世界的机遇之门提供智慧指引。

  (作者:冯维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 杨晶

财图

观察

专题

消费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