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密集开启促销季 力促消费回补-中工财经-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财经

宏观

补贴打折优惠陆续到位 线上线下迎系列红包

地方密集开启促销季 力促消费回补

2020-04-27 07:44:3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将至,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各地近期密集推出促销活动。《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活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并给出真金白银的让利补贴。专家表示,各地集中打折补贴将发挥乘数效应,助力消费回补加速。

  同时,有关部门还针对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出台更多中长期支持举措,从优化汽车限购、完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畅通二手车流通等环节打通汽车消费链条,并进一步促进绿色智能消费,推动家电家具产品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潜力,撬动更大市场空间。

促销活动密集启动

  从消费券、优惠券到购物补贴、打折优惠,从线上活动到线下体验,近期各地掀起了一轮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优惠力度大的促销活动。例如,上海近日推出“五五购物节”,该活动时间横跨整个第二季度,贯穿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目前已梳理形成了130多项重点活动,以及700多项特色促销活动。“‘五五购物节’是上海市推出的一项全新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将最大限度放大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乘数效应,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表示。

  昆明将于4月28日至30日集中投放1亿元消费券。昆明市商务局表示,此次发放的消费券共分为旅游消费券、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困难群体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五类,使用时间为5月1日至5月31日。此前,武汉已启动5亿元消费券投放。4月19日至7月31日,武汉市政府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餐饮消费券、商场消费券、超市(便利店)消费券和文体旅游消费券。

  目前,北京、山东、河北、浙江、江苏、贵州、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都启动了相关促销活动,覆盖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并打出“商家有折扣、政府有补贴、银行有优惠”促销组合拳。

  全国层面的促销活动也即将开幕。记者了解到,由商务部等四部门共同组织指导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将于4月28日至5月10日举行,本届“双品网购节”将在首届超10万个品牌参与基础上,继续扩大阵容。参与电商企业数量是首届的10倍,将超百家。多家平台将投放消费券,金额从数千万元到10亿元不等。

大宗消费获长期利好

  在本轮促销季中,除了打折、补贴等优惠红包,汽车、家电等消费市场的“大头儿”迎来更多长期利好。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通知,明确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2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抓紧落实延长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减征二手车销售增值税、支持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新政策新措施,并对机动车报废、二手车流通、优化汽车限购等方面作出部署,力推畅通汽车消费各环节,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空间。意见还要求,带动家电家具消费,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补贴相结合的消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也提出,在促进消费方面,重点是积极稳定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大力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家电领域潜在市场巨大。“以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彩电和计算机为例,这些产品更新换代大约是10年一周期,2009年这五种产品的居民拥有量大约为15亿台,更新换代的潜在市场将有4万亿至5万亿元左右。”

  陈丽芬表示,随着利好政策的相继落地,稳住这些消费“大头儿”,将撬动比较大的消费市场空间。

消费回补迎“加速度”

  专家认为,打折补贴将发挥对消费的催化作用,具有一定乘数效应。商务部数据也显示,消费券等补贴形式对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方面,有明显成效。其中,杭州核销的2.2亿元消费券,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今年‘五一’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本轮促销力度显著大于以往。”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疫情之后的打折、补贴等多种形式促销活动将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带动商贸企业复工复产,增加商户营业收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

  关利欣表示,随着消费信心恢复和消费市场重启,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将逐步畅通,消费将带动生产和流通领域供需匹配,通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带动投资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陈丽芬也认为,在本轮集中促销活动中,商家充分利用线上直播和社群运营等手段来拓展销售渠道,实体店在保证安全防控前提下,也在增加更多体验互动场景,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增长提速。

  陈丽芬同时指出,消费回补和复苏需要过程,各行业复苏速度会有所差异,非生活刚需的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复苏会稍缓,重塑消费者信心要有耐心和决心。

  陈丽芬认为,释放消费市场潜力要市场主体和消费主体“两主体”同时抓。一方面,推动市场主体复工复业,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落地性,清除复工复业障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引导消费,在做好安全防控基础上,鼓励消费,激发消费欲望。同时,稳住就业,稳住居民收入,稳住消费购买力。

  关利欣也建议,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采取短期促消费举措的同时,还要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在保障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供给,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庞大国内市场的红利。(记者 王文博 北京报道)

编辑: 杨晶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