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胡建凯工作室
领衔人:胡建凯

镇海炼化分公司

能工巧匠胡建凯工作室

  镇海炼化炼油二部能工巧匠胡建凯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工作室共13人,由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能工巧匠”、“浙江工匠”、“中国石化劳模”胡建凯领衔,党员比例达76.9%。三年来,工作室以技术攻关、安全环保、创新增效、互促提升、人才培养为工作目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生产稳定和创新发展,高质量完成20项专利申请。同时,该工作室先后获得“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石化工人先锋号”称号。

攻坚克难,氛围浓厚。创新成果的层出不穷,得益于工作室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为提升延迟焦化自动化水平、实现石油焦处理全过程密闭、清洁化。该工作室大胆创新,提出密闭除焦的思路。他们找不到好办法,就一头扎进图书馆查资料;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集思广益;理论与实际有偏差,就反复试验找突破口。在不断尝试中碰壁,又在不断碰壁中再次出发,终于攻克了难关,2016年12月,密闭除焦技术被列为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2017年12月,密闭除焦技术在镇海炼化Ⅱ焦化装置成功应用,有效助推公司“碧水蓝天”计划,成为国内首套密闭除焦成套技术,中石化拥有22项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密闭除焦技术已经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该工作室成员带领着全体员工,不断强化价值最大化、安全最大化的创新理念,形成人人热心专注创新的浓厚氛围。他们积极了解掌握行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强化“创新、协作、服务”意识,结合实际,注重创新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着力解决影响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技术难题、设备缺陷、安全隐患;他们及时适应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式、新要求,积极推进环保及安全隐患项目的建设,提出切实有效的技术改造与革新手段,用实际行动守护碧水蓝天。与此同时,他们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专题研讨等举措,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才优势,促进取长补短。

 亦师亦友,人才辈出。该工作室积极参与运行部的人才培养和青工培训工作。他们协同各工作室成员实现名师当教员、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最大程度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的岗位人才和技术能手,努力锻造出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优、业务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凭借着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胡建凯和工作室成员以“老带新”、“一对一”、“一对多”的教育形式,助力青工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现场操作,实现“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他们通过鼓励青工参与装置技措技改,帮助青工备战各类竞赛,助力青工走向更大的舞台。2017年,工作室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技能比武等活动,在中石化焦化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技能比武中,取得个人1金、2铜、团体铜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在中石化HAZOP分析专业竞赛中,1人取得铜牌,并获延迟焦化装置二等奖。

  胡建凯和工作室成员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亦师亦友的存在,不断带领着运行部创新攻坚、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精英。近三年,工作室累计培养了17名班长、16名技术管理人员和8名经营管理人员,并向公司处室输送人才20名。工作室成员还积极承担起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外派开工队支援兄弟企业开工14次,对兄弟企业进行试车前培训20余次。

创新引领,成果丰硕。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创新创效为指引,不断攻关装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摸索装置最佳运行参数,实现各装置高效生产运行。期间先后完成了Ⅱ焦化焦池密闭完善及尾气治理项目、延迟焦化节能优化改造项目、Ⅲ焦化装置高效平稳运行等攻关工作。这些技术的运用,使Ⅲ焦化装置创造了加工量、能耗及液体收率等多项新记录,并在中石化同类装置的达标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经济效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同类焦化装置中的模板。

  工作室充分激发全体员工创新活力,有效促进科研项目落地开花。2018年完成了Ⅱ焦化节能优化改造、Ⅱ焦化含硫污水除油项目、Ⅲ焦化装置高效平稳运行、焦气回收压缩机长周期运行等8项创新攻关项目。2019年又将Ⅱ焦化密闭除焦系统运行优化攻关、Ⅱ焦化加热炉优化改造攻关项目、Ⅱ焦化焦炭塔顺控系统程序优化项目、Ⅲ焦化焦气回收联合装置平稳运行优化创新攻关项目、消除Ⅲ硫磺、Ⅲ加氢拆除后酸性气系统盲端安全隐患等5个项目列入工作室创新攻关项目。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做好技术攻关、技术发明、QC、创新创效、现代化管理等成果的立项申报,实现了一个个“市场买不到,生产真需要”的创新成果。

  目前,工作室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16项,另有4项攻关成果处于专利受理阶段。